东方亚洲欧a∨人在线观看|欧美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久久97AV综合

        人到中年的散文

        發(fā)布時間:2017-01-22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人到中年的散文篇一:人生感懷散文

        點亮生命中的每一盞燈

        人活在這個世界,究竟要做點什么,夢想成為什么人,是時常思考的問題,也是困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時,也如我在日記中寫到的,人的一生是學(xué)習的一生,奮斗的一生,享受的一生,也是苦澀的一生,同時也要成為奉獻的一生的人。這人才能活得新鮮,活得有志,活得骨氣,活得有情有感; 活得淋漓盡致,活得五彩繽紛,活得幸福樂觀·······

        人啊,就是難得讀懂的詩行,就是在每一步艱辛歲月中曲折邁步,直往前沖的過程,君無回頭路,寸光金難買,人生易老天不老。人到中年,感嘆萬千,思緒紛繁,回味走過的這幾十年,總會發(fā)問深思,總會“十萬個為什么”,總會感到人生再有五百年,總會········

        人,是

        人到中年的散文

        無法算計好今后乾坤的不等式,無能用詩行數(shù)字來衡量的二元一次方程曲線式。自己走過的幾十年,總在想是什么支撐了自己前行,是什么在自己最為危難之期,走出困境,是什么讓自己在平凡中體會到幸福的真愛,是什么讓自己從中創(chuàng)造了奇跡,是什么將所有的缺陷拓磨成最為完美的一個圓。這是生命中的一盞燈,照耀著心靈、點亮了靈魂,燃燒了激情,在永不熄滅中找到了方向,尋到了人生的價值,在風平浪靜中學(xué)會穩(wěn)重,在驚濤駭浪中學(xué)會捕擊,在趾高氣揚中學(xué)會低調(diào),在失魂落魄中振作精神,在低層領(lǐng)域中學(xué)會自尊,在困境煩躁中尋找安慰,在享受幸福中大量張揚,在拼搏奮進中深度思考,在情感境域中努力爆曬,在未來規(guī)劃中科學(xué)研判,在遠景目中謹慎謀劃,在得失苦澀中扛起平衡。

        在生命中,在每天、每月、每年中總有訴不完的苦中,享不盡的幸福欣慰之情。就是我們的生活,這就是心中有很多盞燈,在點燃、照耀著我們的每一步,有青春昂揚的花燈,有中年穩(wěn)重的亮燈,有天命之年的燦燈,有晚秋之時的明燈。還有,我們追求理想和事業(yè)的燈,那就是滋潤藝術(shù)的長燈,成就事業(yè)的火燈,幸福家庭的寬燈,激勵奮進的亮燈,學(xué)會欣賞成就的金燈。

        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我們心里中的那一盞燈,照亮著自己前行,點燃自己奮進,讓心靈整個世界有了明光,讓自己的整個人生有了方向,讓自己鮮活的生命更加勁發(fā)有力。那這一盞燈就是我們的夢想之燈,我們的奮斗之燈。

        人總要學(xué)會思考,總要在思考中改革自己,更新自己、創(chuàng)新境界,在不停息的靈魂空間中,明哲人生之道,創(chuàng)建屬于自己、屬于家庭、屬于社會的生命之燈、生活之路,讓自己鮮活生命中的這一盞燈放出光芒,丈量心靈中每一寸田地,耕耘出幸福之果,描繪出夢想之境,去點播和感染家人和同事,去點綴整個社會,讓自己的人生的價值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那只有讓這一盞燈在自己的人生中成為奮斗之燈,學(xué)習之燈,創(chuàng)新之燈。

        時光易流逝,光陰似箭飛,人生雖苦短,明亮一盞燈。夢想是一個傳說,現(xiàn)實是一杯苦酒,得到了是精神的寄托,奮斗的只是為了生活充實,成就只能在臉上寫下皺褶,未來只是一個大大的?號。

        讓平凡最純潔的情感中的這一盞燈,成為鮮活生命的驕傲,成為血脈流暢通道,成了走得更高,飛得更遠的昂揚激情。

        人到中年的散文篇二:20 人到中年兩本書

        人到中年兩本書

        繼新聞報道作品集《從兵團到社保園》之后,我的散文隨筆作品集《情透紙背》一書終于由國家正規(guī)出版社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至此,人到中年的我,因為出版這兩本書而如釋重負,了卻了多年郁積于心的夙愿。

        起初構(gòu)思這篇文章,在電腦上敲出“人到中年”四個字時,顯示屏上馬上跳出“人到中年萬事休”這個詞組。真是怕什么就來什么,怕歲月蹉跎,怕一事無成!以致怕別人說到這四個字,怕看到這四個字。似乎這四個字意味著青春不再,韶華易逝容顏老。這幾乎成了我的一塊心病。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當我還是翩翩少年時,讀到女作家諶容創(chuàng)作的獲獎中篇小說《人到中年》,首先就被小說的題目所吸引、所折服!多么恰如其分啊!多么形象貼切啊!這么好的篇名怎么就被匠心獨運的她先用上了呢?其次被小說的內(nèi)容所驚嘆!人到中年百事忙這個嚴肅而深刻的話題,如何被她捕捉到了呢?真是慧眼妙筆!難怪小說一面世,當時就得到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褒獎!他在《收獲》雜志上以“人到中年”為題發(fā)表隨感錄予以推介和贊揚。 ??青年,中年?中年,青年?那時在農(nóng)村中學(xué)讀書的我,已隱約感到時光如水,歲月如梭,生存與發(fā)展的問題即將嚴肅地擺在我的面前。稍不留神,日子就如白駒過隙,一晃就沒了,搞不好這輩子就虛度過,碌碌無為。那與我的人生初衷大相徑庭,這是我極不情愿看到的。 怎么辦?唯有奮斗!在“我的大學(xué)”里,務(wù)農(nóng)、打工、求學(xué)、從軍??盡管人生的路崎嶇不平,坎坷曲折,但我依然上下求索,奮勇前行。在軍營,我被火熱的軍旅生活所感染,激情被軍營綠色的歲月所燃燒,我在訓(xùn)練之余,情不自禁拿起筆,描寫“直線加方塊的韻律”,謳歌咱當兵的人;退役回到地方后,得益社保文化的熏陶,利用夜晚或節(jié)假日,書寫與本職工作勞動相關(guān)的題材,格田耕耘社保文章。漸漸地,就有在全國四十多家報刊發(fā)表的1000多篇新聞通訊報道。我因此先后被《孝感日報》、《空軍報》和《中國勞動保障報》聘為特約記者或特約通訊員。2004年12月,我把在軍內(nèi)外新聞傳媒上發(fā)表的新聞作品以結(jié)集的形式分類整理,由孝感市新聞出版局出版,美其名曰:《從兵團到社保園》,對自個兒的業(yè)余新聞寫作實踐予以盤點與回顧。遺憾的是,我在報刊上發(fā)表的200多幅新聞攝影圖片因故未能收入其中。

        我在結(jié)合本職工作搞報道,從事新聞采訪與寫作的同時,深感有些素材不用文學(xué)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就太可惜了,題材就浪費了。也為了提升自己,于是,我打文學(xué)寫作的“擦邊球”,寫些散文、隨筆之類比較文氣的東西,竟一發(fā)而不可收,漸漸地就積累有一百多篇。去年11月23日,我榮幸地參加孝感市第四次文代會,如沐春風,如浴春雨,數(shù)位文學(xué)前輩紛紛鼓勵我,現(xiàn)在可以出版一本散文、隨筆作品集了。我以為然。在眾多文朋筆友的關(guān)心、支持下,經(jīng)過不斷努力,在2010年金秋時節(jié),我的《情透紙背》一書由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了。 此時此刻,我想起了獲得茅盾文學(xué)獎的長篇小說《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說過:“要在五十歲前寫一部死后能墊枕頭的書!蔽遗c陳忠實沒有可比性。我在中年時期出版的兩本書也不能與《白鹿原》相提并論。它們只不過是我艱苦跋涉、辛勤耕耘的海天片羽,是我人生旅途留下的一串腳印。

        如果說《從兵團到社保園》是我業(yè)余采寫新聞的大盤點,那么,《情透紙背》則是我邁向文壇的新起點。此前,我相繼被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孝感市分會吸收為會員,被孝感市文藝理論家協(xié)會遴選為理事。

        此時此刻,我要感謝很多給我指導(dǎo)、幫助的人,可以數(shù)出一大串,恕我不一一點名,但他們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靈深處,沒齒難忘;要感謝的媒體也很多,《空軍報》、《孝感日報》、《孝感晚報》、《孝感財政》,《湖北社會保障》、《當代社會保障》、《中國勞動保障報》、《檢察文學(xué)》、

        《中國文學(xué)》等報刊的熱心編輯、記者們給予我的無私援助與關(guān)愛!

        忘不了,我那稚嫩的文字變成鉛字的喜悅。

        忘不了,文學(xué)前輩、文朋好友對我的鞭策、鼓勵。

        忘不了,在孝感市新華書店、武漢市武勝路新華書店柜臺上見到收錄我作品的《散文孝感》、《我的名字叫建國》、《旅游與孝文化資源開發(fā)》等書時的驚喜。

        冷靜而仔細一想,其實,中年時期出版兩本書這也沒什么。離眾多師長的期望,離新時代的要求還遠遠不夠。我當繼續(xù)弱肩擔道義,拙筆著文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寫出更多更好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錦繡篇章!

        人到中年的散文篇三:優(yōu)美散文:過年……

        優(yōu)美散文:過年??

        優(yōu)美散文:過年??

        人到中年,對許多原本美好的事情都感到淡然無味,比如愛情 ,比如理想,比如勞動,比如過節(jié)。是不是隨著年輪老去的,不只是皮囊,還有心靈?是不是生活 的主要依據(jù),已然變成了機械的責任和慣性?

        很是懷念小時候那種既滿足皮囊又愉悅心靈,有一定慣性但不需要負責的事情,比如偷食,比如過年。

        小時候,過慣了節(jié)衣少食的日子,自然就盼望著過年。過年,意味著豐衣足食,意味著親情 恣肆,意味著美好夢想的全部實現(xiàn)。父母告訴我,我并不是家里的老大,在我的前面,他們還生了一個男孩,取名就叫新年,大概是在過年時所生吧。可惜的是,由于缺醫(yī)少藥,他6歲時因為一個小病就夭折了。當時3歲的我實在懵里懵懂,想不起他的絲毫模樣。

        后來,新年,由人到事,逐漸在我記憶中嬗變、清晰起來。

        從臘月初開始,鄉(xiāng)村就進入了新年的地盤。雖然冬至天寒,但凍結(jié)不了人們迎接新年的熱情,尤其是孩子們。一年到頭,將新衣穿破了,將零錢花完了,田野里的吃食也

        一茬茬不見了,生活的全部希望就在于過大年了。小孩子盼過年,大人們年難過 。但年年難過年年過,大人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先是打年糕,做米糖。那時候沒有碎米機,靠的是碾盤和碓臼。村里的碾盤有好幾個,村東村西村中各一個,沒有墻壁的一間茅屋,畫一個圓圈,圓心是石頭做的軸,圓邊是石頭做的槽,槽里放好大米,連接圓心和石槽的是一丈來長的木轅和在槽里滾動的石輪,然后趕著牛兒轉(zhuǎn)圈圈。家家戶戶都或抬或擔一筐大米來,不論窮富,好歹也做一鍋年糕,既為了孩子們的食欲,也為了自己在鄉(xiāng)鄰面前的一絲尊嚴。如果年前年后吃不完,自然就可留到春耕繁忙時節(jié)充饑。有的村子小,沒碾子,就用水碓或石臼舂米。石臼因為體積小,簡單易制,所以很多人家都有。就連現(xiàn)在辦婚壽喜事,也常常還是用石臼打麻子果。不過,這是個累人的活,力氣小的人掄不了幾下木棰就歇一邊去了。把米舂碎,蒸熟,再切成磚頭樣的塊狀。放一二日,就浸在水缸里。日后想吃就取,或煮或炒,味鮮如初。在城里生長的女兒從小就喜歡吃它,逢有老家親戚送了點來,她必定笑瞇了眼。后來稍長,她就習慣炒著吃,而我偏喜歡煮著吃,因而我們父女倆在鍋臺邊常有口角的沖突。

        做米糖是我母親的拿手好戲。那年月,糖是金貴東西,一般人家不可弄到,但村里有的是甘蔗。深秋時節(jié),一丘丘的甘蔗被斫倒,成捆成捆地運回村口,在那里一座座小山似的集中等待上機器。所謂機器,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兩根鑲了鐵皮的大木樁豎立在那兒,留一絲縫隙,把甘蔗塞進去,榨扁出汁,下面用木盆盛著。當然有軸輪,得牛拉著,像拉碾一樣轉(zhuǎn)圈圈。榨甘蔗的情景很熱鬧,大人緊張忙乎,小孩嬉戲奔跑,甘蔗的清香和蔗糖的醇甜絞雜在一起,空氣仿佛被糖分凝固了一般,濃釅得使人差點喘不過氣來。有了糖,有了米,米糖自然就好做了。米要糯米,洗凈,蒸熟,發(fā)酵,壓榨,出漿,拌糖,煉糖,煉成固體狀,再端至一木架上,由力氣大的男人“搭糖”,即兩手持兩根短木棍,插進松軟的米糖里,左右攪動甩搭,使米糖逐漸均勻、粘稠、柔軟。功夫好的男人甩搭起來,左右開弓,汗如雨下,那景象簡直曼妙無比。然后取下木架,捋成雞腸樣的細條,用剪刀一寸寸地剪斷,即為成品。有的還裹進炒熟的芝麻、花生,就成了芝麻糖、花生糖。冷卻后,即裝入放滿炒米的袋子或壇罐保存。母親年年這個時候成了大忙人,這家請了那家請,因為她做的米糖色白味香,甘之如飴。

        那時,物質(zhì)貧乏,日子苦澀,惟有此時充滿了甘甜。緊接著,請裁縫制新衣,置辦年貨,然后殺年雞,宰年豬,仿佛經(jīng)年不息的勞苦和困頓,在此刻都一并停息下來,取

        而代之的是美美地享受上蒼賜予窮苦人的難得的溫飽和富足。在停止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年代,家里還是可以養(yǎng)幾只雞、幾頭豬的。雞和豬自然也難養(yǎng),個個腰肢苗條,你想啊,連人都吃不好,哪有什么好東西給它們吃!我們常常起早摸黑去割草,不分晨昏去喂食,為的就是過年時沾點珍貴的葷腥。殺雞很簡單,常常是母親或奶奶拎一把菜刀,燒一壺開水,用碗接血,用盆褪毛,而我們就興致盎然地圍觀,待到雞毛被拔,就挑選些又大又長的,插進銅錢的眼里,做成漂亮的毽子。殺豬就是個復(fù)雜的活兒了,非得要熟稔的屠倌師傅和三五個大男人幫忙。屠倌師傅自然也不容易請,因為一個大村子往往就那么一二個,得排號。好不容易將他請了來,好酒好菜好煙的伺候著,幾個大男人就圍住豬欄設(shè)計捕獲獵物。千萬別以為這個獵物愚笨,它聰明透了,看見屠倌師傅叼著煙袋邁著八字來了,就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于是嗷嗷地放聲抗議;看見男人們提著草繩圍攏來了,于是四處亂撞,號啕不已。有時它作垂死掙扎,竟然一躍而至欄外,滿村里逃跑,眾人圍追堵截,群起而縛之,那情景真是驚心動魄。待到它終于被綁縛案板,屠倌師傅提著雪亮的刀過來,它自然更是嗷叫掙扎不止。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何況日夕相處的豬乎!于是這個情節(jié),孩子們都不忍相看,紛紛背身捂眼。但那“噗、噗”的刀扎血涌聲,還是讓我們的心跳得厲害,好似一下墮入了某個深谷,恐懼而彷徨,晚上自然還會接著做些惡夢。

        但恐懼和彷徨畢竟是短暫的,因為屠倌師傅那游刃有余的解剖刀法,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因為那熱騰騰、香噴噴的豬血、肉塊、下水,是何等的逼人垂涎!母親這個時候在鍋臺邊忙碌著,父親自然也不閑著,他得按照村中慣例,邀請那些大隊干部來家聚餐。大家饕餮后,打著飽嗝離去,父親再將一刀刀豬肉分給那些需要的左鄰右舍、親戚朋友,而肉錢自然都先賒欠著。

        一頭豬,養(yǎng)一年也就百十來斤,除去骨頭、下水,也沒多少凈肉。所以,村人們往往就飼養(yǎng)個二三年,使其長到二三百斤,這樣就蔚然可觀了。今年你家殺,明年他家殺,省得家家殺。當然,由于當時豬源緊張,農(nóng)戶家的豬一般還要被公社收購站指定收購,如若不依,將受責罰。平時需要吃點豬肉,得憑少得可憐的肉票購買。所以,一年僅一次的宰殺年豬,不啻于鄉(xiāng)村的盛大節(jié)日啊!

        新年的腳步冒著酷寒,頂著風雪,一步步近了。小年過后,母親安排我們兄弟給外婆送年,我們樂得私藏壓歲錢,無不喜顛顛地去了;父親也忙著給長眠在后山上的親人們掃墓,也荷鋤挑筐地去了。接著就是清掃場院,洗曬棉被,貼春聯(lián),點香燭了。在大

        年三十的年夜飯開飯前,我們幾兄弟照例要擠在廚房,眼巴巴、心癢癢地看著母親分缽頭。分缽頭,是那時鄉(xiāng)村特有的帶有分田單干意味的肉食分配法,一家老少,每人一個陶瓷缽頭,大人用大的,小人用小的,由母親一一盛進整雞、豬肉、豆泡等。自然,父親的缽頭最魁梧,內(nèi)容也最豐厚,但我們沒有意見,因為他是父親,一家之長。而幾個兄弟之間,自然免不了有分歧和齟齬,你說我的肉多了,我說他的雞多了,母親總是調(diào)了又調(diào),盡量分勻。待到每個人的缽頭分好,各自做下記號,都喜滋滋地端上八仙桌,放眼一比較,惟有奶奶和母親的缽頭小而淺,這時我們兄弟的心里會倏然掠過一絲愧疚。但也就是倏忽而已,奶奶和母親年年歲歲哪個時候不是這樣的呢?

        燃放鞭炮過后,年夜飯就開始吃了。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母親除了給各人一個包干的缽頭外,還準備了一個公共享用的大缽頭,里面裝滿了肥碩鮮美的肉食。我們知道,這是為了孝敬那些靈牌上的長輩和正月里來訪的客人的,現(xiàn)在擺出來只不過做做樣子,但我們的眼睛盯住它不放,趁父母不注意,就迅疾地伸筷子去撈一塊。你撈了,我有意見,我撈了,他有意見,幾個兄弟有點爭先恐后,結(jié)果被父母發(fā)現(xiàn)了,大家都挨一頓嗔罵。以后的日子里,我們兄弟格外珍惜自己的缽頭,盡量節(jié)省著吃,幾乎是細品慢嚼,仿佛在優(yōu)游地品咂那轉(zhuǎn)瞬即逝的童年,美美地享受那幸福 生活的滋味。

        吃過年夜飯,把自己的小肚子填得滿滿的,就期盼著父親發(fā)壓歲錢了。而父親總是慢悠悠的,吃飽喝足之后,和鄰居、叔侄們聊著家常,聊著過去一年的艱辛和新的一年的希冀,好像不曾有壓歲錢一事。我們于是有意見,纏著母親撒嬌,母親就沖父親說:“快給他們壓歲錢哦!边@時父親才裝做突然想起了一樣,笑呵呵地伸進衣袋,掏出早已準備好的票子,遞到我們兄弟的手心里。不分大小,金額一律相同。而我們不論多少,都會滿心歡喜地四散開去,或認真地趕緊找個地方藏起來,或和鄰家比較多寡,張揚一番,

        那時沒有電視,自然沒有春晚,也沒有麻將牌九,所以除夕之夜就難免單調(diào)。但我們并沒單調(diào)的感覺,而是成群結(jié)伙地打燈籠,給鄉(xiāng)鄰們拜年,鄉(xiāng)鄰們一高興,還會給個幾分一毛的壓歲錢。因為村子大,戶家多,我們就走得飛快,當然不免會遺漏一些。如果遇上好天氣,我們就會做做游戲,蹦啊跳;如果逢有雨雪,就只有待在家里聽大人談天說地了。挨到半夜,自然想瞌睡,于是上床去,睡之前還眼巴巴地期待著父親守夜結(jié)束、意味關(guān)門的鞭炮聲響。

        最期待的,莫過于第二天,即正月初一了。一大早,我們就被四周的新年鞭炮聲驚醒了,遠處的,聽起來叭叭叭,像篾匠破竹;近處的,啪啪啪,震耳欲聾;自家的,是父親燃放,那聲響更要將房屋掀倒似的。于是,不管睡沒睡夠,我們都揉著眼睛起床。母親給每人拿來了一套新衣褲,我們興奮地穿起來,個個顯得精神煥發(fā)。

        天還蒙蒙亮,很多小孩子就在場院里嬉戲玩耍,真是人勤春早啊。父親一反常態(tài)地起來煮年糕(有時是面條、餃子),母親難得悠閑 地多躺會兒。我們吃過年糕,就邀約著給村里的家族長輩拜年去了。輩分小的,都在村里的巷陌里走動;輩分大的,就呆在家里預(yù)備好煙茶,等人上門。只見一簇一簇的人群,大小高矮胖瘦不齊,然而見了本家族的長輩,都一律恭敬地叫喚尊稱。上午男人活動,下午女客活動。此規(guī)矩千百年來,雷打不動。尤其是現(xiàn)時,年輕人終年在外務(wù)工,只有年節(jié)回家,所以更加注重初一的拜年禮。只是長輩們眼也花了,耳也背了,竟辨認不出幾個后生來。

        家鄉(xiāng)的風俗,初二拜大年,初三走娘家。凡有長輩在舊年過世的人家,初二一律預(yù)備親友來拜大年。帶上一掛鞭炮、兩枝香燭,在逝者的靈前作幾個揖,叩幾個頭,就算是給逝者拜了年。然后,該玩的玩,該吃的吃,盡管快樂 地生活去。初三是出遠門拜年的日子,只見鄉(xiāng)村的大小泥路上,到處是走親拜年的人影。有的安排外甥,有的姑爺?shù)情T,一般都是男客去往母親或妻子的娘家,而娘家這一天也必是預(yù)備好了滿桌的好酒菜,大家觥籌之間暢敘一年來的收獲,寄托新一年的期盼,無不耳酣心熱。我們兄弟去外婆家拜年,是幾十年的老規(guī)矩。小時候貪圖那份熱鬧、美食和壓歲錢,貪圖童年的一切美好愿景,而現(xiàn)在外婆外公都早已逝去,我們依然故往,樂此不疲,不知貪圖的是什么?

        正月天,做客天。做客幾乎就是正月十五前的全部生活內(nèi)容。村人們按照一定的輩分長幼順序,依次安排家人一一叩訪問候,帶上白糖點心,抽點煙喝點酒,剝幾個花生嚼幾顆糖,將一年來有意無意疏淡了的親情一一補綴起來,就像把一個個頗為散落的珠子,又串聯(lián)成預(yù)示吉祥和氣的佛珠。做客我們喜歡,但我們最惱雨天。那時的鄉(xiāng)村全都是泥巴路,一下雨就泥濘不堪,而且黃土粘性強,黏住了套鞋就一大坨,使你提也提不

        相關(guān)熱詞搜索:人到中年 散文 中年人散文隨筆 散文中年人感傷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smile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