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的散文
發(fā)布時間:2017-01-23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勤勞的散文篇一:關于勤奮學習的文章
關于勤奮學習的文章
刺股懸梁戰(zhàn)國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fā)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歷史上“刺股懸梁”的故事。
鑿壁偷光晉朝的車胤、孫康、匡衡,家里都很窮,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夏天的晚上,車胤用紗布做成一個小口袋,捉一些螢火蟲裝進去,借著螢火蟲發(fā)出的光亮看書;孫康在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匡衡在墻上鑿了個小洞,“偷”鄰居家的一點燈光讀書。成語“囊螢映雪”和“鑿壁偷光”所講的就是這幾個故事。
墨池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里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后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勤學苦練,終于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圣”。 海倫·凱勒有一本書,你們看過嗎?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勤奮好學的故事》。這本書里面記載著許多名人刻苦學習的故事,我就講一下里面其中的一個:海倫·凱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她是美國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弄得她雙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聽覺。當海倫七歲時,她的父母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幫助她學習?墒,海倫看
不見,也聽不見,怎么學呢?所以這位教師想了一個辦法:先拿一個洋娃娃給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寫上洋娃娃這個詞兒,這樣海倫就知道了什么叫洋娃娃了。因此,海倫很快就喜歡上這種學習的方法。從此以后,海倫就用這個辦法學習,她一個一個地記,日積月累,她學會了不少的詞。你可以想想,海倫作為一個又聾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樣的困難?但她不怕困難,以驚人的毅力在學習、在生活,終于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作家,F(xiàn)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好多了,不必再 “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懸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好好學習,而且我們都是健康人,比海倫·凱勒強多了,只要我們學會不怕困難,不半途而廢,刻苦學習,立志成才,就一定會成功
河南先鋒網(wǎng)訊 胡錦濤同志在新時期保持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專題報告會上的重要講話中,號召全黨同志一定要有學習的緊迫感,抓緊學習、刻苦學習,善于學習、善于重新學習。對于堅持勤奮學習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加深認識:
堅持勤奮學習,既是一種政治責任,也是一項政治任務。對于每個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來說,能不能做到堅持勤奮學習,不僅是一個學習態(tài)度問題,而且是一個政治責任問題,它既關系到黨員干部自身的進步,更關系到現(xiàn)代化建設的成敗,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宋朝張孝祥曾說過:“學者政之出,政者學之施。”“政不于學,則無道揆法守!币馑际侵v,從學習中產(chǎn)生管理國家的學問,管理國家的學問是學習的實施。管理國家的人不學習,就無法度可以遵循奉守。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讀書可以增長才干,只有學識淵博的人才能通觀全局,得以擔當重任!蔽覀凕h是一個長期執(zhí)政的黨,更加要求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堅持勤奮學習,這是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根本途徑。列寧在《怎么辦?》一文中說:“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xiàn)先進戰(zhàn)士的作用!焙\濤同志強調,勤奮學習,是共產(chǎn)黨員增強黨性、提高本領、做好工作的前提。當今社會,由于信息傳遞方式的革命,領導方式也必須做相應
的變革。如果領導干部不重視學習、不勤奮學習,就無法提高執(zhí)政本領,就勢必喪失領導的資格和能力。江澤民同志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個缺乏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不善于運用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共產(chǎn)黨員,不可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更不可能成為黨的合格的領導干部。”因此,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切實把勤奮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一項政治任務,不僅自己堅持勤奮學習,而且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勤奮學習,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并把學習的成果運用于實踐,努力做到學習新知識、增長新本領、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
堅持勤奮學習,既是一種高尚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勤奮學習,不僅是領導干部提高自身知識水平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徑,它反映著領導干部的精神狀態(tài)。學習,是一件艱苦的、認真的、實實在在的事,應當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追求,達到一種主動和自覺的境界。黨員領導干部在各種誘惑面前,應該不為所動,淡泊寧靜,專心致志,索取少一點,奉獻多一點;物質享受少一點,精神追求多一點;應酬少一點,清凈多一點;攀比少一點,自強多一點。這就需要通過堅持勤奮學習,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精神境界高了,眼界寬了,心胸廣了,才能拒腐防變,才能自覺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而奮斗。人是要
有一點精神的。只有堅持勤奮學習,努力增強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領,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建樹、有所作為,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
堅持勤奮學習,既是自我完善的現(xiàn)實需要,也是時代發(fā)展的迫切要求!叭债惼淠,歲增其智!蔽覀冋幵谝粋知識創(chuàng)新的時代、終身學習的時代。一方面,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更新令人目不暇接。美國當代管理學家彼得·圣吉曾提出警告:一個人所掌握的知識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話,就無法適應知識社會的變化。另一方面,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新的發(fā)展階段,這正是人均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從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關鍵時期,既是“發(fā)展機遇期”,又是“矛盾凸顯期”。新階段新任務,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學習要求。才能由學而得,道德由學而進,事業(yè)由學而成。如果不抓緊學習,不善于學習,不注重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就會退步落伍,甚至被時代所淘汰。毛澤東同志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曾講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我們隊伍里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jīng)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學習本領,這是我們許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睍r至今日,這段話仍具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然而,有的同志對加強學習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缺少危機感和緊迫
勤勞的散文篇二:關于寫人散文
【導讀】散文的寫人到底應該怎樣寫?一是要寫我們熟悉的人,不熟悉當然是寫不好的,人物的形象就立不起來。二是散文的寫人要選取最能夠表現(xiàn)人物特點和本質的生活片段,選擇最能夠體現(xiàn)人物品格思想的言行和故事。
1
人物散文怎樣寫?是不是像寫小說那樣寫?回答是否定的。散文的寫人都是我們生活里的人物,是我們熟悉的人,或是自己的親人,或是自己的同學,或是自己的伙伴,或是自己的朋友,或是自己的同事,都是生活里實實在在的人物,都是真實的,來不得半點兒加工虛構,也不能加工虛構。散文的寫人不能像小說那樣寫人,小說的故事可以虛構,人物也可以虛構,可以張冠李戴,以現(xiàn)實生活當中的人物為基礎,甚至可以把現(xiàn)實生活當中很多人物身上發(fā)生的事情集中到一個人身上,把很多人身上的優(yōu)點集中到一個人的身上,進行藝術的加工,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2
散文的寫人到底應該怎樣寫?一是要寫我們熟悉的人,不熟悉當然是寫不好的,人物的形象就立不起來。二是散文的寫人要選取最能夠表現(xiàn)人物特點和本質的生活片段,選擇最能夠體現(xiàn)人物品格思想的言行和故事。這就需要我們在平凡的生活中,在平凡的人物身上找到那些閃光的東西,這是不容易的,這就需要認真細致地觀察,對生活中的人物進行深刻的思考。
3
我們往往有這樣一種認識:我們十分熟悉的人還寫不好嗎?還發(fā)現(xiàn)不了他身上美好的東西嗎?我們經(jīng)常接觸他們,寫他們有什么難的?其實不然,往往我們最親近的人,我們經(jīng)常接觸的人我們最不了解,特別是對他們內(nèi)心世界的了解,對他們的思想本質和人格魅力的判斷。生活天天都是這樣過來的,日子很平淡,若想找到表現(xiàn)和描寫人物精華的東西是不容易的。難道你對自己的父母就那樣了解?他們天天都生活在你身邊,其實你也未必對他們有什么了解。所以寫好自己的父母也并不容易。
4
還是那句話,寫好人物就要抓住人物身上本質的東西,抓住反映人物品格和思想的言行舉止。比如說寫自己的母親多么勤勞,就要抓住表現(xiàn)母親勤勞的具體事件,不要多,一篇人物散文寫發(fā)生在母親身上的一兩件小事就可以了。不要以為這是生活中的小事,通過對發(fā)生在母親身上的這些小事描寫,挖掘表現(xiàn)出母親身上閃光的東西,這對于寫好一篇人物散文是很重要的,這才能真正體現(xiàn)平中見奇的特點。
5
寫好人物散文要掌握好大與小的關系,寫發(fā)生在人物身上的故事,所寫的人物都是自己熟悉的和了解的,作者本人是小人物,所以寫的人物也都是小人物,故事也同樣是生活中的小事,平凡事。但通過小人物和小事的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身上的大品德、大情感,這就是小中見大,有從一滴水里能夠看到大海的感覺,這樣的人物散文才是真正上水平的散文。所以寫好人物散文就要從小處發(fā)出,往大處著眼,不要貪大求全,否則是寫不好人物散文的。
勤勞的散文篇三:散文
汪曾祺的散文沒有結構的苦心經(jīng)營,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平淡質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他以個人化的細小瑣屑的題材,使“日常生活審美化”,糾偏了那種集體的“宏大敘事”;以平實委婉而又有彈性的語言,反撥了籠罩一切的“毛話語”的僵硬;以平淡、含蓄節(jié)制的敘述,暴露了濫情的、夸飾的文風之矯情,讓人重溫曾經(jīng)消逝的古典主義的名士風散文的魅力,從而折射出中國當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虛假、病態(tài),讓真與美、讓日常生活、讓恬淡與雍容回歸散文,讓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沒。[13]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觀念的灌輸,但發(fā)人深思。如《吃食和文學》的《苦瓜是瓜嗎》,其中談到苦瓜的歷史,人對苦瓜的喜惡,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談到文學創(chuàng)作問題:“不要對自己沒有看慣的作品輕易地否定、排斥”“一個作品算是現(xiàn)實主義的也可以,算是現(xiàn)代主義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個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說它是瓜也行,說它是葫蘆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逝水》“我的作品不是,也不可能成為主流!薄拔沂莻安于竹籬茅舍、小橋流水的人,以慣寫小橋流水之筆,而寫高大雄奇之山,殆矣!蓖粼鳂O具自知之明。他讓自己靜悄悄地寫,也讓別人靜悄悄地看。正因不是主流,他的作品未曾躋身喧喧市井成為惹眼物事,成為爐中火錦上葩;而歸于山間江畔明月,白云深處人家。要之,汪曾祺不是凜冽的雄鷹,挺拔的巨樹,他是婉囀的畫眉,幽幽的蘭草。 汪曾祺作品數(shù)量不巨而質量上乘,篇篇閃光。他的筆下,有食色,有男女,有民風,有民俗。渾厚的國學底子,出色的古文修養(yǎng),以及對民間文化的天然親和,直接墊高了他的創(chuàng)作,決定了他作品特有的文體價值。汪曾祺在他的散文里,談天說地,談吃說喝,滿懷深情地寫故鄉(xiāng)和異鄉(xiāng)的食物,讓人從中感受到濃濃的鄉(xiāng)思,洞見赤子的童真。
《蒲橋集》汪曾祺博學多識,情趣廣泛,愛好書畫,樂談醫(yī)道,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鉆研。他一生所經(jīng)歷的轟轟烈烈的大事可謂多矣,例如啟蒙救亡、奪取政權、反右斗爭、“文革”、改革開放等等。但他深感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喧囂和緊張,使讀者形成了向往寧靜、閑適、恬淡的心理定勢,追求心靈的愉悅、凈化和升華。人們都有這樣的體驗:狂瀉喧騰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麗澄明的小溪邊,觀魚游蝦戲,聽流水潺潺,不是讓人忘掉精神疲憊而頓感其樂融融嗎?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寫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適應了中國讀者文化心態(tài)和期待視野的調整。 當今社會,由于復制技術造成的那種虛擬幻化的“大文化”、“大話語”、“大敘事”,因為它們的虛幻和刻板,已經(jīng)不再具備可體驗的審美特征。真正具有可體驗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實的個體生存中的無時無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話語”“小敘事”。汪曾祺在中國當代文壇上的貢獻,就在于他對“大文化”“大話語”“大敘事”的解構,在于他對個體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喚,在于他幫助人們發(fā)現(xiàn)了就在自己身邊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邊,美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氣質和藝術神韻之所以能對讀者產(chǎn)生強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對“凡人小事”的審視,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見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 必須指出,汪曾祺寫“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蘊著他獨特的人生體驗,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娛一己的性情,他強調自己的作品還應于世道人心有補,于社會人生有益,決不是要把個人與社會隔離開來,對立起來。他的作品間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張的隨緣自適、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斷然有別于魏晉文人的清談和頹廢,在本質上他對人生的理解和描繪是樂觀向上的,相信“人類是有希望的,中國是會好起來的”。現(xiàn)代藝術,太多的夸飾,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聲光電氣。汪曾祺則是要從內(nèi)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種原汁原味的“本色藝術”或“綠色藝術”,創(chuàng)造真境界,傳達真感情,引領人們到達精神世界的凈土。
詩情畫意的幸福生活——楊朔《海市》賞析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也是十七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作家所要抒發(fā)的是對社會主義社會幸福、富裕生活的贊美之情。在作家看來,生活在新中國的漁民們?nèi)缃襁^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生活在現(xiàn)實的海市里。所謂海市,本來指的是山東蓬萊一帶有時出現(xiàn)的海市蜃樓的奇妙幻景。這種幻景由于偶然出現(xiàn)在遠處的大海,如詩如畫,非常美麗壯觀,并且很快消失,所以顯得十分神秘,容易激發(fā)人們的想象,總讓人想到虛無飄渺的神仙世界。當然,作家描寫海市并不是為了羨慕那虛無飄渺的神仙世界,而是由海市奇觀寫到了蓬萊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寫到了他們生活的富庶而幸福,以此來歌頌社會主義制度,為了表現(xiàn)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作家特別敘述了老宋對舊社會苦難生活的回憶,對海軍艦船對海上遇險漁民的救援,將新舊社會加以對比。因此,這是一篇政治頌歌散文。
在閱讀這篇散文時,我們應該注意到這篇文章的寫作時間。文章寫于1959年,當時正是官方所稱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隨著1958年發(fā)起的狂熱的大躍進運動的失敗,全國陷入了嚴重的饑荒,不少地方出現(xiàn)了餓死人的慘劇,還有許多人因長期饑餓而患上浮腫病,人民生活非常艱難。然而,作家對于民間的災情非但視而不見,恰恰相反,大肆渲染人民生活的富庶幸福,因而無論作家本人當時是否意識到,這篇文章無疑是粉飾太平之作。事實上,現(xiàn)實生活并不像作家所描寫的那樣天堂世界。
作者楊朔是一位自覺追求詩化的散文作家,也就是說,他明確表示將散文當詩來寫。在這篇堪稱他的代表作中,最突出的就是文章中洋溢著詩情畫意。首先,在文章中,作家通過精心描繪,向讀者呈現(xiàn)出一幅幅詩情濃郁的
畫面。比如,文章的前一部分對海市景觀的描寫,壯觀而美麗,令人十分向往。文章中對漁旺季節(jié)的描寫,不僅物產(chǎn)豐富,而且美麗如畫,令人欣喜萬分。其次,文章結構十分精巧。楊朔是一位特別講究藝術構思的作家,他的散文在結構上往往以巧著稱。在這篇散文中,作家以“海市”為樞紐結構文章,先給讀者描繪出海市盛景,引發(fā)讀者神往,繼而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讓讀者看到山東蓬萊一帶人們甜美幸福的生活,從而讓讀者體會到他的家鄉(xiāng)比海市還美。與此同時,作家由面(長山列島)到點(老宋),敘述老宋在新舊社會生活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將新舊社會進行對比,進而突出文章的政治性主題。從宏觀上看,作家雖然寫的只是他的家鄉(xiāng)的美麗和富饒,實際上他是由點(長山列島)到面(全國)表現(xiàn)全國人民都擁有美麗的家園,生活在無比幸福的“海市”世界。再次,文章語言優(yōu)美,富有詩意。這主要得力于作家十分善于遣詞造句,注重語言的色彩感和畫面感,創(chuàng)造一種深遠的意境,給人以“語不驚人死不休”之感。 《雪浪花》楊朔
1、老泰山形象分析 形象:側面烘托(虛寫)——勤勞熱心; 正面描寫(實寫)——顯出他飽經(jīng)風
霜、樸實豪爽; 今昔對比的描述(虛實相間)——歌頌新生活的美好。寓意:通過記寫一個勤勞熱心的老漁民的今昔對比,表現(xiàn)他內(nèi)心世界的美好,歌頌了像他一樣的“千萬朵浪花”即千萬個普通勞動者以及新生活的美好
2、主題思想:《雪浪花》通過“我”敘述“老泰山”的故事,抒寫了一個理想化、英雄化的人物,散文的主題思想也帶有60年代的鮮明色彩。作品在蔚藍的大海、潔白的浪花、火紅的晚霞的背景上,勾畫出老泰山人老心紅、勤勤懇懇地為大伙服務,不遺余力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的美好形象,從中寄托著作者對千千萬萬普通勞動者的縷縷情思和深情禮贊。
3、藝術特色:(1)濃郁的詩情畫意。少女戲水的情景。(2)工于“詩藝”,言意灑脫。詩的意境,詩的語言,剪栽煉字。(3)善于“升華”,卒章顯志。從“一朵浪花”到“無數(shù)浪花”
幸福時代的生活頌歌——秦牧《花城》賞析
在十七年中,秦牧以寫作知識小品文而著稱,《花城》可以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之所以命名為“花城”,是因為談論的是廣州的年宵花市。知識小品文的寫作通常就一個事物或者話題展開,可以放開去,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容納相關的各種知識、典故和文化現(xiàn)象,讓讀者覺得在讀這方面的百科全書,從而給人以知識的熏陶和思想的啟迪。因此,知識小品文往往具有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特點。從思想性來看,這篇文章首先表現(xiàn)了人們對美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ㄊ械臒狒[非凡,花卉買賣的興盛表明人們正樂于用花卉裝點自己的幸福生活,享受美好生活的美麗和“溫馨”。特別是在新社會,就連極普通的紡織女工或者鋼鐵工人都能夠享受花卉的美麗芳香。其次,新社會移風易俗,形成了新的社會風尚,革除了過去的“賭博、酗酒”陋習以及“千奇百怪的禁忌”。養(yǎng)花種草成為現(xiàn)代社會的一種新的時尚。再次,歌頌了人民的勞動和創(chuàng)造精神。正是由于勞動人民(特別是“花農(nóng)”)精心培育,灑下無數(shù)辛勤的汗水,那些本來或十分普通或不那么顯眼的花草才變得如此美麗動人。
既然是知識小品文,當然離不開豐富的知識。在這篇文章里,我們可以領略到許多知識風光。由于花市是在年宵期間,因而作家首先介紹了過春節(jié)的民風民俗,并且引領讀者看到社會習俗的變遷,特別是春聯(lián)從內(nèi)容到形式再到功能的歷史變化。同時,作家還對花市上的花卉品種、形態(tài)和制作方式做了介紹,并且將金魚、貝殼、瓷器及書畫作品比喻成不同的花卉,讓讀者感受到其不同的美的形態(tài)。其次,作家對一些花卉的歷史來源作了介紹,豐富了讀者某些花卉知識。最后,作家還敘述了世界各地標志性的花卉。作家在文章寫到這些知識,并不是簡單的羅列,也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知識的淵博,而是緊緊圍繞著文章的歌頌勞動,歌頌新社會的主題展開的,從而使文章放得開,收得攏,正體現(xiàn)了人們所說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性。
這篇文章很有趣味性。它不僅體現(xiàn)在知識的豐富上,而且體現(xiàn)在作家那娓娓動聽的敘述、描寫和議論上。我們在閱讀《花城》時,首先感受作家或旁征博引,引經(jīng)據(jù)典,或談古論今,說東道西,把我們引到一個非常神奇美麗的花卉知識世界,讓我們的情趣得到了陶冶。其次,作家文章的敘述和描寫讓我們仿佛置身于熱鬧而美麗的花市之中,那目不暇接的種種花卉盛景令人心醉。特別精彩是作家的這一段描寫:“那千千萬萬朵笑臉迎人的鮮花,仿佛正在用清脆細碎的聲音在淺笑低語:“春來了!春來了!”買了花的人把花樹舉在頭上,把盆花托在肩上,那人流仿佛又變成了一道奇特的花流。”在這花市中,人們感受到的不僅是生機盎然的春天氣息,而且還有花市的動感。此外,作家在議論和敘述中引用了一些對聯(lián)、詩詞,給文章增添了情趣。
一)主題思想:“花城”是廣州市因一年一度舉行年宵花市而獲得的美稱,本文所描繪的是1961年春節(jié)廣州“花街十里一城春”的盛況。“銀夜花街十里長,滿城男女翼衣香。人潮燈下渾如醉,爭看春裱初上妝!鼻啬镣具@首詩,形象地描繪了花市的熱鬧景象。主題思想:《花城》不僅寫出了廣州的年宵花市盛況,還從各方面暢談了自己對于傳統(tǒng)的民族風習、民族情感的激動和感受,歌頌了新的時代,歌頌勞動人民的創(chuàng)造力,祝福億萬人民的幸福與歡樂。二)藝術特色:1、平常的題材,獨特的見解2、巧妙的構思,深遠的聯(lián)想3、豐富的詞匯、精當?shù)谋扔?/p>
三、楊朔對詩化散文的藝術追求
1、楊朔散文詩化理論: “我在寫每篇文章時,總要象寫詩那樣,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寫成文章” !拔宜貋硐矚g讀散文,常覺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詩”。
2、在平凡的景象,習見的事物、普通的人物中選擇詩意形象,提煉時代生活的詩意美。
《雪浪花》海浪與老泰 《香山紅葉》香山紅葉與老向導 《荔枝蜜》荔枝蜜與養(yǎng)蜂人老梁 《海市》海市蜃樓
3、營造詩的意境
常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比興、象征等手法來升華詩意,以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藝術畫面。
4、巧于布局 楊朔或以意或情為線索,把幾個片斷或幾個場面串聯(lián)起來,首尾呼應,富有詩的精致和諧美;或用“開頭設懸念,中間轉彎子,卒章顯其志”的轉彎藝術,使散文在有限的篇幅中隱藏九曲回腸之氣勢,富有詩的曲折美。5、注意練字、錘句,追求清雅素淡、感情含蓄的詩化語言。
四、楊朔詩化散文追求的意義與局限1、意義 (1)改變了散文一向的“直說”傳統(tǒng),即簡單、直接地表達觀念的傳統(tǒng)。 (2)使散文創(chuàng)作從客觀敘事向主觀抒情轉移,提高了散文的審美價值。2、局限 (1)漸成模式,有雷同化的痕跡,精致有余,灑脫不足。楊朔散文模式 1.構思上寓大于小、寓遠于近; 2.意境上比興取義、象征比附; 3.結構上開頭設懸念、中間峰回路轉、卒章顯其志。 (2)在三年經(jīng)濟困難時期,粉飾生活,缺乏憂患意識、批判意識。
作品特點
1、楊朔創(chuàng)造地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散文的長處,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達到詩的境界。他營造意境時,常在謀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荔枝蜜》中借蜜蜂的勤勞創(chuàng)造而無所求的特點,來寄情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高尚情操。2、在寫人狀物時詩意濃厚。他寫人善于選取感情色彩豐富的片斷刻畫人物的神貌、內(nèi)心;他的景物描寫,在寫出自然美的同時,也是創(chuàng)造意境,深化主題的重要手段。 “油光碧綠的樹葉中間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樣紅艷,每朵花都像一團燒得正旺的火焰。這就是有名的茶花!弊髡咚监l(xiāng)之情郁結于心中,偶因茶花盛開美景的感召,便噴薄而出。
3、散文的結構精巧,初看常有云遮霧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轉之后,曲徑通幽,豁然展現(xiàn)一片嶄新天地,而且結尾多寓意,耐人尋味。如《鐵騎兵》所描寫的騎兵班與大部隊失去聯(lián)系后,歷經(jīng)艱險,最終毫發(fā)未損,粉碎日寇掃蕩的故事,開篇設置懸念,情節(jié)曲折生動,令讀者興趣盎然。
4、語言具有苦心錘煉后的魅力,象詩一般精確、凝煉、含意豐富又富音樂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轉蘊藉的風格!独笾γ邸酚迷~準確、貼切,句式靈活多樣。修辭巧妙新穎,提高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加強了詩情與哲理的高度融合,韻味悠長,余味無窮。
局限:楊朔的散文確立了一個極典型的模式,模仿者無數(shù)。他獨特的構思方式——言此而意彼,雖為精巧,其實卻很易學、易仿。當時,大量的記事、抒情散文都令人驚異地循著楊朔《荔枝蜜》、《茶花賦》之類散文的思路,甚至連寫作者的思想感受歷程——先抑后揚,也千篇一律。其中有不少弄巧成拙、故弄玄虛的篇什,讀來味同嚼蠟。
苦中作樂得詩意——吳伯簫《菜園小記》賞析
生活在農(nóng)村的人對菜園都有美好的印象。一般來說,菜園面積不大,長著各種蔬菜,看在眼里格外賞心悅目。作家吳伯簫向人們展示的就是他在延安戰(zhàn)斗和工作時期的一個菜園。這個菜園不僅像一般的菜園那樣盛產(chǎn)著各種蔬菜,而且還比其他的菜園更美。究其原因主要是:首先,這個菜園還是果園,既長菜,又產(chǎn)水果,比一般菜園不僅生產(chǎn)的東西更多,而且還增加了高低參差不同的立體感;其次,這個菜園還是花園,生長著各種花草,這些花草不僅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更重要的是令菜園色彩更加豐富,更具視覺美感。因而,看到這樣的菜園,本來就感受到了詩情畫意般的田園之美。對于作家來說,菜園更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作家曾經(jīng)在這里灑下過汗水,那么這個美麗的菜園就是他們的勞動成果,他們看著這令人賞心悅目的菜園,心中自然感到激動,一股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因而,作家在這個菜園中獲得了極大的樂趣。
這篇散文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是包括《記一輛紡車》在內(nèi)的“延安”系列的回憶性散文中的一篇。對于過去的回憶,有的是對歷史的感喟和詠嘆;有的是打撈某種歷史記憶,以便后人吸取歷史經(jīng)驗教訓;有的是情系歷史,緬懷過去,懷念過去某段美好的時光;有的是在歷史的追憶中告訴人們繼承某種傳統(tǒng),學習和發(fā)揚某種精神??就這篇散文來說,作家所寫的十多年前在延安時期的一個小小的生活片段。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到40年代的延安,由于國民黨當局的經(jīng)濟封鎖,物資嚴重匱乏,工作生活條件非常簡陋,困難嚴重。為了克服困難,解放區(qū)開展了大生產(chǎn)運動,進行生產(chǎn)自救。作家筆下的菜園實際上就是當年大生產(chǎn)時期機關工作人員進行生產(chǎn)自救活動的成果。就是這樣大大小小的菜園幫助人們度過了最嚴重的困難時期。這篇散文創(chuàng)作于1961年,當時正值“三年困難時期”。作家寫作這篇散文回憶過去,就是為了鼓勵人們像延安時代那樣,以樂觀主義精神對待眼前遇到的嚴重困難,并且堅信只要堅強起來,積極努力,勇敢地面對困難,就一定能夠戰(zhàn)勝它。
這篇散文的語言非常值得品位。首先,優(yōu)美的語言具有詩情畫意。文章中不僅十分注意遣詞造句,而且非常善于調動色彩詞語,精心描繪如詩的畫面,給人以非常鮮明的視覺印象。其次,多引用民諺、俗語和古代典籍。這些引用既增加了文章的情趣,又豐富了文章的表達方式。再次,語言十分簡潔精練。如“暮春,中午,踩著畦壟間苗
或者鋤草中耕,煦暖的陽光照得人渾身舒暢!弊骷抑挥4個字,就點出了觀賞菜園的最佳時間?梢娮骷覍懽飨缃稹
劉白羽創(chuàng)作特點:
1. 強烈的時代感,充滿革命激情,文筆粗獷、豪放,富于詩意。如:<日出>:” 我們的飛機正平平穩(wěn)穩(wěn),自由自在,向我的親愛的祖國、向太陽升起的地方航行!
2.常將自然風光與人生社會,革命精神融合到文章中,體現(xiàn)他的主題.如,面對日出景象,他思索的是對國家民族的尊重.3.不倦的斗爭情緒.他成長在戰(zhàn)爭時期,所以受到革命激流的影響很大,那種搏斗的人生正是他散文的風格牲.
4. 經(jīng)常采用現(xiàn)實生活場景和戰(zhàn)爭年代記憶相交織的構思方式。通過組合個人的閱歷和感受,盡可能地把生活及前景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對事物的感受一般不拘泥于一人一事,一景一物,而是由眼前的景物人事推及四面八方,過去未來.如日出,就不僅僅是眼前的日出景象,而是在世界各地和人個的經(jīng)歷中看到的或遺憾未能看到的種種日出.
5,散文語言有很強的色彩感,凝重,渾厚, 詞句鮮亮峭拔,直抒胸臆的表達所感.注重夸飾形容和鋪敘排比。如《花城》的成功塑造,便得益于有更多的情感的融入和材料組織所顯現(xiàn)的聯(lián)想的豐富和從容.
局限:
1.劉白羽深受中國傳統(tǒng)主義革命思想的教育,因此,他的作品會不自覺的陷入政治宣傳的思想模式,大量的豪言壯語和政治言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散文的思想力量和藝術魅力。如作品<日出>描寫他看到日出后的幸福感, 并把這種幸福的體驗和莊嚴的思索擴展到了政治的抒情。與政治思想聯(lián)系過于密切,削弱了自己散文的獨立性. “這時,我深切感到這個光彩奪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國瑰麗的景象。”
2.某些時候,感情奔放有余,節(jié)制不足. 比如他《長江三日》的結尾就暴露出問題:當我們的“江津”號,嘹亮地向武漢市發(fā)出致敬歡呼的聲音時,我心中升起一種莊嚴的情感,看一看!我們創(chuàng)造的新世界有多么燦爛吧!
1創(chuàng)作抒情短詩的意境。2追求豪放與蘊藉的結合。
陳翔鶴《陶淵明寫挽歌》的主題意蘊:表現(xiàn)和肯定陶淵明對生死問題平靜坦然和對世事清醒超越的認識態(tài)度,刻畫和贊賞他“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曠達寧遠、清貧自守的性格。
陶淵明的形象及深刻意義:1、與時代社會格格不入:與權力中心保持一種疏離與對立的關系。2、殷憂、孤立感、憂世傷生。
意義:1、為解讀當時一些知識分子的精神立場提供了很好的文本依據(jù)。2、小說將陶淵明的精神境界從催個別對象的否定,引申到對整個顛倒混亂時代的否定,表現(xiàn)一種疏離與對立關系。
《陶淵明寫挽歌》的藝術特色:1、通過日常生活的細致地描繪,再現(xiàn)歷史人物的日常生活場景和心理活動。2、語言質樸平易,人物語言能突現(xiàn)性格特征。
相關熱詞搜索:勤勞 散文 勤勞節(jié)儉散文 散文勤勞的母親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