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亚洲欧a∨人在线观看|欧美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久久97AV综合

        物探生產實習報告

        發(fā)布時間:2020-09-06 來源: 主持詞 點擊:

         物探生產實習報告

          目錄 前言 ......................................................................................................................................... 3 第一章

         區(qū)域地質和地球物理概況 ......................................................................................... 3 區(qū)域地質概況 ....................................................................................................................... 3

         馬面測區(qū)地球物理特征 ................................................................................................... 4

         雁山測區(qū)地球物理特征 ........................................................................................... 4 第二章

         野外工作方法技術 .................................................................................................... 5 測網布置 ............................................................................................................................... 5

         第三章

         高精度磁法 ....................................................................................................... 7

         第四章

         電阻率剖面法 ........................................................................................................... 8 第五章

         電阻率測深法 ......................................................................................................... 10 電測深法 ............................................................................................................................. 10

         高密度電法 ..................................................................................................................... 13

         第六章

         激發(fā)極化法 ............................................................................................................. 17 激法極化法介紹 ................................................................................................................. 17

         激電中梯法 ..................................................................................................................... 18

         激電測深法 ............................................................................................................. 18 第七章

         電磁法 .................................................................................................................... 20 電磁法簡介 ......................................................................................................................... 20

         大地電磁測深法(MT)

         ................................................................................................ 21

         頻率域電磁測深法(CSAMT)

         ..................................................................... 23 第八章 地震勘探 ................................................................................................................... 25 地震干擾剖面調查 ............................................................................................................. 25

         地震折射波法 ................................................................................................................. 26

         地震反射波法 ......................................................................................................... 27 地震面波法 ..................................................................................................... 29 地震映像 ................................................................................................. 29 雁山地震勘探成果以及分析 ......................................................... 30 工作總結 ................................................................................................................................ 33

         前言

         為了使學生掌握物探設計、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術、資料整理、成果解釋和報告編寫等一整套實踐性工作環(huán)節(jié)以及進一步消化、鞏固課堂中學到的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技能和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刻苦耐勞的精神,為畢業(yè)實習和今后的野外工作打下基礎,學校對 2012 級應屆畢業(yè)生組織了野外生產實習教學。實習前已完成電法勘探、地震勘探、重磁勘探等主要物探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其中電法勘探、地震勘探、磁法勘探是最常用的物探方法,實習內容也主要圍繞著 3 門課程進行,本次實習也涉及到了地質雷達技術、管線探測技術以及放射性測量等物探方法。

          本次生產實習為時 12 周,其中第 1 周為野外工作準備、踏勘和工作方案制作階段;第2 周到第 7 周為野外生產階段,主要進行野外教學和演示以及野外數據的采集;剩余 5 周為資料整理和報告編寫時間。本次生產實習涉及到多種物探方法,在馬面?zhèn)葏^(qū)我們主要使用了激發(fā)極化發(fā)、頻率測深法、高精度磁測以及放射性測量;雁山側區(qū)我們主要使用方法為地震勘探和電法勘探,地震勘探的方法包括地震折射波法、地震反射波法、地震面波、地震映像法。電法勘探的方法包括電阻率剖面法、電阻率測深法、高密度電法等。根據各種物探方法數據可以初步掌握工作區(qū)內的地層分層情況,確定基巖起伏,尋找覆蓋層中可能存在的各種地質狀況,并對場地中可能存在的隱伏礦體做出正確準確的評價。

         第一章

         區(qū)域地質和地球物理概況 區(qū)域地質概況 桂林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東北部,地質構造處于南嶺緯向構造帶的中段及廣西山字型構造東翼內側的南北向微向西凸出的弧形構造弧頂北側。該區(qū)白海西運動褶皺成陸,其后各次構造活動亦不同程度影響本區(qū),但晚近構造活動較微弱,表現為以間歇性緩慢升降運動為主。桂林市在大地構造上位于東南地洼區(qū)贛桂地洼系中南部 [1978 ,陳國達 ] 。地殼發(fā)展經歷了地槽(晚元古代—志留紀)、地臺(泥盆紀—中三疊世)和地洼(晚三疊世—現在)三個大地構造發(fā)展階段。該區(qū)有典型的地質構造斷列帶:堯山—雁山弧形斷裂帶(F3),該斷裂帶是南北向桂林弧形構造帶前弧的主要構造成份,全長約90 千米。斷層東傾,傾角28°— 70°,上盤向西逆沖,斷距1500—3000 米 [ [ 桂林理工大學張明華] ] 。桂林市漓江巖溶河谷盆地,主要由泥盆系中、上統(tǒng)至下石炭統(tǒng)厚一中厚層碳酸鹽巖組成。盆地地形開闊,多為第四系所覆,基巖面起伏,高差一般3—5m,近河谷地帶為5

         —15m,局部形成孤峰或深30—40m 的深槽,基巖面以下50—60m 溶洞或溶隙發(fā)育。根據本區(qū)地貌,可溶鹽的巖性與分布,第四系土層性質及厚度,覆蓋巖溶發(fā)育特征、水文地質條件及工程地質問題的差異,其工程地質環(huán)境可分為3 個區(qū),10 個亞區(qū)和6 個地段。

         馬面測區(qū)地球物理特征 1、電阻率特征:測區(qū)范圍內基巖是灰?guī)r,電阻率范圍在1000-100000Ω.m,在電法勘探中屬于高阻巖體。測區(qū)范圍內有破碎帶通過,破碎帶充有水、泥沙,電阻率范圍在10-1000Ω.m 左右。測區(qū)勘查礦體是硫鐵礦,是灰?guī)r浸染型硫化物,礦體受馬面圩-田心里斷裂帶控制,電阻率范圍在10^-4到10^-3Ω.m 范圍。測區(qū)上覆土層位第四系沉積耕作土,主要為粘土亞粘土,粉砂土,成分為石英質。電阻率在10^-1 到10^3Ω.m。

         2、電磁效應:測區(qū)主要是 金屬硫化物礦體 ,導電性與導磁性良好,使人工場源(瞬變電磁法CSAMT),天然場源平面電磁波(大地電磁法MT)在時間域或是頻率域觀測可產生較明顯的電磁效應,得到較好電磁場在時間和空間的分布規(guī)律;?guī)r中浸染型硫化物在供電可以產生較強的激電效應(可達1~2%),表現為低阻高極化現象。如果存在礦體露頭也可以使用自然充電法圈定礦體的范圍。

         雁山測區(qū)地球物理特征 整個地表面為土地和灌木,粘土深度大概在3M 左右,地勢比較平坦。結合已經獲得的測區(qū)鉆探資料,場地地層自上而下為:

         1、鐵質土:黃色,呈疏松狀態(tài),土的含水度比較小,含有少量雜質,密度比較均勻。

         2、有機質土:含量較少。

         3、細沙:含云母,呈濕,稍密狀態(tài)。

         4、卵石:卵石的主要成分為砂巖,其次為石英巖和花崗巖,次圓狀。

         5、基巖:灰?guī)r,界面起伏不是很大,埋深大概在 5 到 20m。

         第二章

         野外工作方法技術

          測網布置 測區(qū)測網選用 1:1000 的小比例尺,馬面測區(qū)測網密度為 10×10,按地質布網要求測線為直線且互相平行并大致垂直于構造走向(該地構造走向大約為210°),馬面測區(qū)測線長 200 米,線距 10 米,點距 10 米,共 4 條測線。測線布置見圖【圖 2-1】;雁山測區(qū)測網密度為 10×5,測線方向大致為 90°,雁山測區(qū)測線長 250 米,線距 10 米,共 4 條測線。用森林羅盤打方向,誤差范圍在2°內,見圖【圖 2-2】. 測線布置見圖2 2- -1 1 和圖2 2- -2 2 :

          圖2 2- -1 1

         圖2 2- -2 2

          一、 工作方法以及主要裝置

         方法名稱 裝置類型 電阻率法 電阻率剖面法 聯(lián)合剖面發(fā) WDDS-1數字電阻率儀 電阻率測深法 對稱四極電測深法 高密度電法 WDJD-2以及WDZJ-1多路電極轉換器 激發(fā)極化法 激電中梯

         WDJD-2多功能數字直流激電儀 激電測深

         電磁法 大地電磁測深(MT)

         EH4 頻率域電磁測深(CASMT)

         V8多功能電法儀 地震 折射波法

         SWS-3C型多波列數字圖像工程勘察與工程檢測儀 發(fā)射波法

         面波法

         地震映像

         高密度磁法

          高精度質子磁力儀WDDS-1 放射性法 射氣測量

         FD-3017 型RaA 測氡儀 地面γ測量

         伽馬槍

         第三章

         高精度磁法

         磁力勘探又稱磁法勘探(簡稱磁法)。它是通過觀測和分析由巖石、礦石或其他探測對象磁性差異所引起的磁異常,進而研究地質構造和礦產資源或其他探測對象分布規(guī)律的一種地球物理方法。它所研究的磁異常是指磁性體產生的磁場疊加在地球磁場之上而引起的地磁場畸變,磁異常的起因取決于地球磁場和巖礦石磁性,前者是外因,后者是內因,兩者是磁力勘探的物理基礎。在實際工作中,磁法勘探用來測量地表或一定高空中的磁場強度,能夠確定在普查對象影響下的磁場變化的規(guī)律性。

         馬面地區(qū)地磁場背景值大概為46820nT,周邊無引起明顯異常的巖石、礦山和剩磁物質,主要是電力電線、電信電纜等一些人為干擾。

         磁測結果校正公式如下:

         馬面五號線磁異常等值線 圖如下 :

         圖 圖 3-1

         推斷與解釋:馬面工區(qū)做了 4 條磁法剖面,經過日變處理后,磁異常范圍在-25-50nT,異常值較低,這證實了磁法測量的高精度。2-3 號測線出現磁正異常是由于靠近山體,由巖石引起的正異常。從整體上講測區(qū)內磁法異常較弱。

         第四章

         電阻率剖面法 電阻率法是以地殼中巖(礦)石的導電性差異為物質基礎,通過觀測與研究人工建立的地中穩(wěn)定電流場的分布規(guī)律,以解決地質問題的一組電法勘探方法。電阻率剖面法(簡稱電剖面法),它采用固定極距的電極排列,沿側線逐點供電和測量,獲得視電阻率剖面曲線,以了解地下一定勘探深度內沿側線水平方向上巖石的電性變化。常用裝置有聯(lián)合剖面法、對稱四極法、中間梯度法。本次生產實習所用方法為聯(lián)剖,聯(lián)合剖面法是由兩組三極裝置聯(lián)合進行探測的一種視電阻率測量方法,因為它同時利用視電阻率曲線形態(tài)和兩條視電阻率曲線的差異探測異常,具有對異常的分辨能力強、異常明顯的優(yōu)點,適合于探測一切形狀和產狀的地質構造;但也要布置無窮遠極,每個測點要測量兩套數據,工作效率較低。聯(lián)合剖面裝置供電電極A(或B)到測量電極MN中點的距離記為AO (O點為記錄點),無窮遠極C距離應垂直于測線方向布極且離測線應大于5倍的AO。本次實習的聯(lián)合剖面法分別采用了小極距(AO=35m,MN=10)和大極距(AO=55m,MN=10)兩種不同極距的測量方式以增強對比性。

         聯(lián)合剖面裝置如下圖:

         圖4-1 聯(lián)合剖面法裝置圖

          實際工作中若B接線柱接無窮遠極(保持無窮遠極始終接在B接線柱上),那么當A極測完以后,可以直接將B極接入到A極接線柱上,所測結果為A極的視電阻率顯示為負值,只需將負值改為正值即為B極的視電阻率,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雁山測區(qū)聯(lián)合剖面法視電阻率曲線及解釋

         我們在雁山測區(qū)利用聯(lián)合剖面做了兩條測線1線和2線,分別采用兩種極距測量(AO=35和AO=55),所測得的視電阻率曲線如下圖,對于1線大極距和小極距所測得的曲線均出現了正交點,但是交點位置不一樣,1線小極距正交點出現在180號測點附近,1線大極距正交點出現在190號測點附近;2線大極距聯(lián)剖曲線在180號和200號點附近出現正交點,大極距沒有交點。由這四條曲線大致可以推斷出180號點附近可能存在地質異常。

          第五章

         電阻率測深法 電測深法

         電阻率測深法的全稱為“垂向電阻率測深法”(簡稱電測深法)。它用逐步改變供電電極大小的方法來控制勘探深度,由淺入深,了解一個測點地下介質電阻率的垂向變化。理論上,只要電極距足夠大,直流電阻率測深法的探測深度可以無限大,但實際上,由于電極距變大了,要使觀測點處有明顯的電場擾動,供電電流必須增大(隨極距增大成幾何倍速增大),這種要求一般很難達到。因此直流電阻率測深法不適合于進行深度大于1000m 的探測,實際上常用來進行500m 以內的探測,測深深度一般為1/6-1/5的電極距。

         本次生產實習采用的跑極表如下:

         表5 5- -1 1

         極距號 AB/2 MN/2 K 1 1.5 0.5 6.28 2 2.5 0.5 18.85 3 4 0.5 49.48 4 6 0.5 112.31 5 9 0.5 253.69 6 9 3 37.7 7 15 0.5 706.11 8 15 3 113.09 9 25 3 322.55 10 40 3 833.12 11 40 10 235.62 12 60 3 1880.3 13 60 10 549.78 14 80 10 989.66

         雁山1 1 號2 2 號線測量成果以及推斷:

         實測數據經過歐東新老師給的程序單點反演之后,得到的測深電阻率等值線圖如下 :

          圖5 5- -1 1

         直流電測深1 1 號線反演剖面

         圖5 5- - 2

         直流電測深2 2 號線反演剖面

         推斷 及解釋:

         由兩幅圖我們可以看到兩圖均在220號點淺部有明顯的高阻異常,1線250號點在10米深度有明顯的異常體。而2線的等值線圖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基巖的分布。

         高密度電法 高密度電法是多功能、高精度電法的總稱。集合了電阻率剖面和電阻率測深的綜合優(yōu)點,采用高密度布置電極的方式采集數據,發(fā)到高精度解決地質問題的目的。多功能電阻率儀器集多功能。高精度、高可靠性及良好的功能可擴展性于一身。該方法廣泛應用于金屬與非金屬礦產資源勘探、城市物探、鐵道橋梁勘探等方面,亦用于尋找地下水、確定水庫壩基和防洪大堤隱患位置等水文、工程地質勘探中,還能用于地熱勘探。本次實習采用WDJD-2多功能數字直流激電儀配以WDZJ-1多路電極轉換器進行高密度電法勘探。一條高密度電法測線能了解地下一個面狀信息,通過合理布置測線,能三維勾畫地質體,從而達到立體勘探。對解決圈點巖熔大小、斷層破碎帶的追蹤等地質問題非常有效。

         本次生產實習使用高密度電極間距5米,共61個電極,每條測線做兩個排列,每個排列做一次а排列和一次β排列。а和β排列的排列方式和特點如下:

        、抱雅帕

         該裝置適用于固定斷面掃描測量,電極排列如下:

          【特點】測量斷面為倒梯形。

         【描述】測量時,AM=MN=NB為一個電極間距,A、B、M、N逐點同時向右移動,得到第一條剖面線;接著AM、MN、NB增大一個電極間距, A、B、M、N 逐點同時向右移動,得到另一條剖面線;這樣不斷掃描測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斷面。

        、

         A A- - MN- -B B 四極測深排列

         該裝置適用于變斷面連續(xù)滾動掃描測量,電極排列如下:

         【特點】測量斷面為矩形。

         【描述】測量時,M、N不動,A 逐點向左移動,同時B 逐點向右移動,得到一 條滾動線;接著A、M、N、B同時向右移動一個電極,M、N不動,A 逐點向左移 動,同時B 逐點向右移動,得到另一條滾動線;這樣不斷滾動測量下去,得到 矩形斷面。

          3. 雁山測區(qū)測量成果圖以及解釋

         圖5 5- -3 3

         1 1 號 .2 號線a a 排列視電阻率等值線剖面圖

         推斷以及解釋: :

         我們看到由于1.2線間隔較短,所以圖形大概相似,我們看到兩條測線的中段淺部都有一段視電阻率較高一段,判斷是有良導體或者是受地形的影響造成的假象。總體來說測得的數據還是比較好的。結合兩條測線我們也可以判斷出良導體大概的走向和大小。

         圖5 5- -4 4

         1 1 號 .2 號線對稱四極排列視電阻率等值線圖

         推斷及解釋:

         由上圖我們看到和a排列一樣,淺部可以判斷出視電阻率高的部分大致位置一樣,而對稱四極法深部的數據更為多一些,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基巖大概的走向。

         由于數據處理報告中會與詳細分析,接下來我們只選擇選擇1線a排列的數據用瑞典電法高密度反演軟件進行反演,得到的成果圖如下

          圖5 5- -5 5

         1 1 號 線a a 排列反演圖

         推斷及解釋:

         由此我們更能清楚的看到高阻體以及低阻體的分布,地層大概分為三層,中間低阻可能是潛水帶,淺層為覆土層,深層為高阻基巖層。

         第六章

         激發(fā)極化法 激法極化法介紹 激電法又稱激發(fā)極化法,是一種以巖、礦石激電效應的差異為基礎從而達到找礦或解決某些水文地質問題的一類電探方法。由于采用直流電場或交流電場都可以研究地下介質的激電效應,因而激發(fā)極化法又分為直流(時間域)激發(fā)極化法和交流(頻率域)激發(fā)極化法,直流激電法的特點是在向地下地質體供入一穩(wěn)定電流,在供電和斷電過程中,由于電化學作用會引起隨時間緩慢變化的附加電場;交變激電法的特點是當用一對供電電極向巖、礦石供以固定大小的低頻交變電流,用另一對測量電極測量電位差時,測量到的電位差會隨頻率的增高而逐漸降低,而且電位差的相位相對于電流的相位有一定的滯后。由于地形不平、電阻率不均勻不會形成視極化率的假異常,只要標本極化率是均勻的,不論標本和裝置的形狀如何都能測到標本的真極化率,因此激電法可以廣泛的應用于山區(qū)的金屬礦的普查、勘探以及找水。

         激電中梯法 中梯裝置是一種比較方便快捷的掃面方法,這種裝置的兩個供電極距的距離AB選取很大,通常AB距離約為8倍的勘探深度,供電電極AB固定不動,測量電極MN在AB中部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區(qū)間內逐點測量,本次生產實習激電掃面測區(qū)為馬面,該區(qū)灰?guī)r中浸染型硫化物在供電可以產生較強的激電效應(可達1~2%),表現為低阻高極化現象。供電電極AB約為300米,測量電極MN=20米。

         以下是馬面2號線,3號線激電中梯法實測的極化率變化曲線圖,

         圖

         6 6- -1 1 激電中梯極化率曲線圖

         推斷分析:2號線和3號線均在230號測點附近呈現高極化率,由此分析2號線和3號線的230號測點下可能有低阻礦物,由此也可以判斷出低阻礦物帶的走向基本與2號線和3號線垂直。

          再由下圖的等值線圖更容易看出高級化率部分的分布,也證明了我們上述的分析

         圖6 6- -2 2

         激電中梯等值線圖

         激電測深法 激電測深方法與電阻率測深采用的裝置類似(對稱四極裝置),跑極表相同,但激電測深所測結果為極化率而不是電阻率,所用儀器WDJD-2數字直流激電儀而

         不是WDJD-2電阻率儀。激電測深通常將實測激電測深曲線繪制在單對數坐標紙上,縱坐標為激電參數,采用算術坐標;橫坐標為AB/2,采用對數坐標。通常激電測深的布極方向沿極化體的走向布置,激電測深需要在一個測點上觀測多個數據,效率當然是較低的,只用于詳查,主要用來了解局部極化體的埋深和產狀。通常只在已經圈定的異常中心附近做少數幾個測點的激電測深。對于高阻局部極化體,可以利用激電測深資料粗略地確定其延深;對于低阻局部極化體,利用激電測深資料無法確定其延深,測深裝置的電磁耦合影響很大,只用于時間域激電測量,基本上不用于頻率域激電測量。

         以下是馬面地區(qū)5號測線線,109號測點,200號測點,210號測點,220號測點,230號測點,240號測點,實測極化率曲線圖:

          圖6 6- -3 3

         5 5 號線 各點極化率

         可見深度與視極化率的變化關系。

         由上述各點數據得出視極化率等值線圖如下

         圖6 6- -4 4

         激電測深等值線圖

         推斷解釋;激電測深等值線圖可以看出在230號測深點附近存在低阻高極化異常,異常深度大約在60米左右。

         第七章

         電磁法 電磁法簡介 電磁法是以地下巖土體的導電性與導磁性差異為物質基礎,觀測和研究電磁場空間與時間分布規(guī)律,以探測地下地質構造、解決地質問題的一組分支電勘探方法。電磁感應法是利用頻率為10^(-3)—10^6Hz的電磁場,它又可以分為利用不同頻率諧變電磁場的頻率域電磁法和利用脈沖電磁場的時間域電磁法,這兩種方法都是測量地下良導地質體根據電磁感應定律產生的感應電流的電場強度或磁場強度的空間分布及其頻率特性或時間特性來確定地下介質的分布狀態(tài)。

         大地電磁測深法(MT )

         大地電磁測深法又稱為MT(Magnetotelluric)法,是一種利用天然電磁場進行電磁測深的方法。這種方法在研究深度達數千米或更大的石油、天然氣勘探和地殼、上地幔研究中應用較為廣泛,在工程勘察、金屬、非金屬礦產勘查和地下水調查等研究深度相對不深的勘探中應用很少。

         大地電磁測深所用儀器為EH4,利用大地天然電磁場一測量相互正交的兩個水平電場Ex,Ey(X電道和Y電道)和相互正交的兩個水平磁場Hx,Hy(X磁道和Y磁道),電道和磁道相互正交 ,布置磁道和電道時需要用森林羅盤確定方向,放置磁道時需要用水平尺確定磁棒水平放置。測量兩個水平電場是用兩對不極化電極,測量磁場則是用兩個相互正交的匝數很多的高導磁芯線圈即磁棒。

         由于本次生產實習只采用天然源,故不需要EH4發(fā)射機。

         EH4 接收機示意圖如下:

          馬面實測結果以及解釋分析:

         我們將馬面實測數據導入 imagem軟件中,軟件界面如下圖

         導入數據后按section后,保存數據,得到的數據做等值線圖如下,此軟件還可以保存反演,我將在數據處理報告中詳細分析

         圖7 7- -1 1

         EH4 測深電阻等直線圖

         推斷分析:

         由上圖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底層基本上可以認為是三層,電阻隨深度逐漸增加。

         140號點和淺部160號點5米深度有高阻異樣,判斷有可能是空洞,電阻低的部分應該是水帶,因為測區(qū)有大片的水田。

         頻率域電磁測深法(CSAMT )

         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CSAMT-Controlled 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urics)是在大地電磁法(MT)和音頻大地電磁法(AMT)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人工源頻率域測深方法。由于CSAMT法的探測深度適中,故它在地質勘查的各個領域皆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國內主要使用V8儀器來開展CSAMT法工作,在尋找深部隱伏金屬礦,油氣構造勘查,推覆體或火山巖下找煤,地熱資源勘查和水文工程地質勘查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地質效果。CASMT采用的人工場源有磁性源和電性源兩種,電性源時在有限長(1-3Km)的接地導線中供音頻電流以產生相應頻率的電磁場,通常稱其為電偶極源或雙極源,視供電電源功率(發(fā)送功率)不同,電性源CSAMT法的收發(fā)距可達幾到十幾公里,因而探測深度較大(通?蛇_2Km),主要用于地熱、油氣藏和煤田探測及固體礦產深部找礦。磁性源時在不接地的回線或線框中,供以音頻電流產生相應頻率的電磁場,磁性源產生的電磁場隨距離衰減較快,場源到觀測點的距離r一般較小,故其探測深度較小,主要用于解決水文、工程或環(huán)境地質中的淺層問題。

         本次生產實習采用的是電性源,收發(fā)距為十公里左右,可控源發(fā)射端在桂林會仙,接收端在桂林馬面。發(fā)射端在專用電纜上供以超高電壓,發(fā)射極距AB=2Km;接收端分為一個主接收機和兩個輔助站,輔助站和主接收機都要接地并且主接收機需要測量與測線方向垂直的水平磁場(磁棒垂直于測線水平放置),接收端與發(fā)射端通過GPS進行通訊。一個排列可以測九個測深點,每個排列需要測半個小時左右。

         馬面 V8 測量結果及分析

         下圖是 V8 數據處理軟件界面圖

         圖中顯示的是某點實測的數據,可見頻率與 電壓 關系

         我們將上圖的點進行博斯蒂克反演后得到下圖

         最后全部博斯蒂克反演后得到下圖

         7 7- - 2 v8 數據博斯蒂克反演結果圖

         推斷分析:由于深度較深,畫出來的圖不好看,所以豎軸我做了一下數據變換,由上圖我們可以看清楚的看到深部基巖大概的分布,由于實測數據不是太好,所以電阻出現負值,圖中負值時畫圖軟件差值的結果,實際并沒負值。

         第八章 地震勘探 地震干擾剖面調查 在一個新區(qū)進行工作前,首先要了解測區(qū)內存在的有效波和干擾波。為此必須首先進行試驗工作,了解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干擾波的存在情況,以便選擇壓制干擾的觀測系統(tǒng)和設計采集數據的工作參數。干擾波和有效波之間在運動學方面主要表現為視速度、波至時間、振幅和波形寬度的差異,在運動學方面主要表現為頻譜的差異,利用這些差異可以用來分辨出干擾波和有效波。干擾波調查剖面是一種小道間距、小偏移距、多個排列組成的剖面,干擾波調查是地震勘探野外工作中的重要步驟,了解測區(qū)內的各種波動的特征,對于干擾波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獲得良好的反射地震記錄。

         在測線1上,我們做了一個干擾剖面排列,本次干擾剖面制作使用的工作參數為:偏移距0m,道間距2m,記錄道24 道,采樣數1024,時間間隔0.25ms。炮點位于0/2點,檢波器為38Hz,整個實驗剖面效果較好。

         干擾剖面如圖所示:

         根據干擾剖面調查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

         直達波:V≈254m/s (2)

         折射波:V≈1330 m/s。折射波與直達波在離震源16米處起跳。折射波離震源20米后較明顯,故折射波偏移距為20米。

        。3)

         反射波:反射波時窗為300至400ms。

        。4)

         面波法:偏移距為2-3米,道間距為1米,勘探深度為20~30米。

        。5)

         地震映象:偏移距為20米。

         地震折射波法 折射波法是工程地震勘探中常用的方法,在解決工程、水文地質問題中常于探測地層的厚度、基巖起伏,斷層位置、潛水面深度等。折射波法是利用人工震源激發(fā)的地震波在地下介質中傳播,當通過波速不同的介質界面時,波就會改變原來的傳播方向而產生折射。當下層介質的波速大于其上部介質的波速時,在波的入射角等于臨界角的情況下,折射波就會沿著速度界面?zhèn)鞑,產生所謂的“滑行”波。這種沿著界面?zhèn)鞑サ?ldquo;滑行”波引起界面上各點的震動,并以新的形式傳至地面,在地面上觀測其到達的旅行時間和接收點到震源的距離,分析和解釋

         時距曲線就可以了解地下的地質情況。

         本次生產實習采用的雙重相遇觀測系統(tǒng),我們在2、3號線分別做了4個24道,前一個排列的最后一個檢波器與后一個排列的第一個檢波器共點,一個排列正向2個炮點,反向2個炮點,共計4個炮點,其中近炮點炮檢距為0米,遠炮點炮間距皆為20米,道間距為2米,采用24道38HZ檢波器接收。采樣時間間隔為0.25ms,記錄道1024道,道間距為2m,記錄時窗為300~400ms。

         雙重相遇觀測系統(tǒng)如下 所示:

          地震反射波法

         地震波向地下深部傳播時,在兩種地層的分界面上,無論界面的波阻抗增大還是減小都會產生反射信號。即使上下巖層的波速不變,只要密度發(fā)生變化,其分界面也能產生反射波,反射波法能夠直觀地反映地層界面的起伏變化,而且還能探測折射波法無法探測的隱伏低速層、空洞以及其他異常物體。在工程勘察中使用的淺層反射波法研究目標是淺層分層、確定幾十米以內的較小的地質構造以及尋找局部地質體。

         此次生產實習采用 共反射點水平疊加技術 ,根據干擾波調查剖面、地層地質條件和勘探目的確定道間距,疊加次數。在實際工作中一般采用單端放炮排列,炮點間距離按下式計算:

         d=( N•△x) /2n v=d/△x 式中d為炮點間距; N為地震儀的記錄道數;△x為道間距;n為疊加次數;v為每次放炮后炮點移動的道數。

         在測區(qū)1、2線,分別利用反射波法進行勘探,排列長度約為46米,偏移距為8米,道間距為2米,采用24道38HZ檢波器,每次移動4道(8米),最多疊加3次 共反射點疊加道集合及時距曲線如下圖所示:

         地震面波法 地表震源不僅激發(fā)縱波和橫波,同時由于縱波和橫波的相互干涉疊加,會出現波型的轉換,使地下介質按一定的軌跡運動,形成一種新的能量很強且主要集中在地表附近的波動,稱為瑞利面波。瑞利面波沿地表由震源向外傳播,其波陣面是圓柱面,穿透深度相當于它的波長;在自由表面附近沿波傳播方向的垂直平面內,瑞利面波指點運動軌跡為橢圓,瑞利面波在層狀大地中不僅存在速度頻散還存在著復雜的面波模態(tài),對于給定的頻率,只有有限的速度與之對應,對于低頻,高階模態(tài)面波少且高階模態(tài)面波速度大于低階模態(tài)面波速度。

         瑞利面波勘探的核心問題是準確地獲取不同頻率的面波的相速度Vr。同一頻率的Vr在水平方向的變化反映出地質條件的橫向不均勻性,不同頻率的瑞利面波速度Vr在垂直方向的變化則反映出介質在深度方向的不均勻性。由于面波相對于體波而言,其能量較強,速度較低,容易分辨,因此在揭示地下地層結構的物探方法中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瑞利面波波速與介質的密度和力學性質有關,面波速度的變化反映了巖土力學性質的變化,從而可以提供地基承載力的信息。

         我們在測區(qū)1、2線分別利用面波法進行勘探,排列長度約為22米,偏移距為3米,道間距為1米,采用24道4HZ檢波器 (由于沒有 24 個4 4 Hz 檢波器故用了2 2- -3 3 個38Hz 檢波器代替)

         ,測完一個排列后,將前12個檢波器往后移作為另一個排列的12至24道記錄點間距為8米。

         地震映像 地震映像(又稱為高密度地震勘探和地震多波勘探),)是基于反射波法中的最佳偏移距技術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常用淺層地層勘探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利用多種波作為有效波來進行探測,也可以根據探測的目的要求僅采用一種特定的波作為有效波。除常見的折射波、反射波、繞射波外,還可以利用有一定規(guī)律的面波、橫波和轉換波。在這種方法中,每一測點的波形記錄都采用相同的偏移距激發(fā)和接收。在該偏移距處接受到的有效波具有較好的性噪比和分辨率,能夠反映出地質體沿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變化。

         在測區(qū)1、2線,分別利用地震映像進行勘探,采用單點激發(fā),兩個檢波器(一

         個38Hz、一個4Hz)并列于同一測點接受地震信號,激發(fā)點和檢波器之間距離保持不變(炮檢距為20米),同時向前移動一定距離(5米)然后激發(fā),從而獲得一條地震映像剖面。記錄點位于激發(fā)點和接收點的中點,每個記錄點記錄兩個文件一個為38Hz檢波器的,另一個為4Hz檢波器的,但是在接收機上只顯示4Hz檢波器的地震信息。

         雁山地震勘探成果以及分析 我們組對雁山測區(qū) 1 線和 2 線進行了地震折射波法勘探。折射波法勘探偏移距選取為 20m,道間距 2 米。時距曲線如下圖所示,從時距曲 線圖中可看地下并無異常體存在,地下介質明顯呈層狀分布,結合電法資料可推斷地下介質分兩層。

         折射波時距曲線排列一

         折射波時距曲線圖排列二

         反射波疊加圖

         反射波綜合剖面圖

         面波能譜圖

         地震映像圖

         工作總結 首先很高興此次野外實習能順利如期的完成,它是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共同努力的成果。此次馬面物探生產實習是我們大學四年中專業(yè)知識理論和實踐中最為重要的二個月,因為從大一到大三我們都只是學習本專業(yè)的理論、基礎知識,從認識性和理解性都還不夠充分。經過一個半月的野外工作,把理論用于實踐,我對物探野外施工的具體步驟、工作規(guī)范及野外數據的記錄格式、手繪圖,特別是在物探儀器的操作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也提升了自己的動手能力。

         總之,通過這次的野外實習,我收獲頗豐。首先是在出野外前的準備工作方面,包括對野外勘探儀器和各種相關輔助工具進行全面的

         檢查,確保到達工區(qū)測量時儀器的狀態(tài)良好,能進行正常的作業(yè)。其次是在野外作業(yè)時隊友間要分工明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采集數據要盡量避開較大的干擾,才能獲得信噪比較高的數據;在遇到測量的數據偏離過大或測量數據很不合理時,要重測幾次,如果還不可靠,需及時對儀器及其相關線路進行檢查,這樣才能獲得更優(yōu)的數據;電法測量時需及時手繪圖;最后,要對在同一個測區(qū)的所有測量方法所繪出的圖件進行對比,綜合推斷出勘探目標及相關地質圖件。

         此外,我也看到了此次實習中存在的不足:首先是對每種物探方法的使用儀器不清楚,準備工作不到位,其次是我們對專業(yè)知識、理論認識不足,很多概念模糊不清,導致不能夠對野外的地質異常和假的數據異常進行區(qū)分,記錄了假異常數據。再者對野外工作記錄的不夠詳細,包括具體的地形情況,數據處理中所需要的參數,

         結語 在此次生產實習的整個過程中,我們組的成員在歐老師的帶領下積極的工作,認真的學習,使得野外實習順利的完成,在此感謝歐老師的指導和同學們的幫助。這次野外實習的過程,讓我對物探野外知識有了一個理性的認識;親身的體驗了物探工作,處理及了解了不少問題,學到了不少技能,為今后的物探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當再接再厲的學習、總結經驗,體現自我價值服務于社會!

        相關熱詞搜索:物探 實習報告 生產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smile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