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李大性傳 宋史·李大性傳,閱讀附答案附翻譯
發(fā)布時間:2019-01-25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宋史李大性傳
李大性,字伯和,端州四會人。少力學,尤習本朝典故。以父任入官,進《藝祖廟謨》百篇。又言:元豐制,六察許言事,章惇為相始禁之,乞復舊制,以廣言路。從臣力薦之,遷一秩,為湖北提刑司干官。未幾,入為主管吏部架閣文字。丁母艱,服闋,進《典故辯疑》百篇,皆本朝故實,蓋網(wǎng)羅百氏野吏,訂以日歷,核其正舛,率有據(jù)依,孝宗讀而褒嘉之。
擢大理司直,遷敕令所刪定官,通劓楚州。郡守吳曦與都統(tǒng)劉超合議,欲撤城移他所,大性謂:楚城實晉所筑,最堅,奈何以脆薄易堅厚乎?持不可。臺臣將劫其沮撓,不果。會從官送北客,朝命因俾廉訪,具以實聞,遂罷戎帥,召大性除太府寺丞。
陳傅良以言事去國,彭龜年、黃度等繼皆去。大性抗疏言:朝廷清明乃使言者無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數(shù)人之心皆本受君知其愛君任其去而不顧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將不止此。
為戶部待郎,升尚書。朝論將用兵,大性條陳利害,主不宜輕舉之說,忤韓侂胄意,出知平江,充荊湖制置使。江陵當用兵后,殘毀饑饉,繼以疾疲,大性首議振貸,凡三十八萬緡有奇。前官虛羨①,凡十有四萬五千緡,率蠲放不督,民流移新復業(yè)者,皆奏免征榷。邊郡武爵,本以勵士,冒濫滋眾,大性劾兩路戎司冒受逃亡付身,凡三千四百九十有七道,率繳上毀抹。江陵舊使銅鏹,錢重楮輕②。民持貲入市,有終日不得一錢者。大性奏乞依襄、郢例通用鐵錢,于是采貨流通,民始復業(yè)。除刑部尚書兼詳定敕令。卒于家,年七十七,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文惠。
。ㄟx自《宋史李大性傳》,有刪改)
【注】①羨:盈余。②錢重楮輕:指紙幣不能兌換成銅錢,貶值。楮:紙幣。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朝廷清明/乃使言者無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數(shù)人之心/皆本愛君/知其愛君/任其去/而不顧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將不止此
B.朝廷清明/乃使言者無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數(shù)人之心/皆本愛君/知其愛君/任其去而不顧/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將不止此
C.朝廷清明乃使言者/無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數(shù)人之心/皆本愛君/知其愛君/任其去而/不顧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將不止此
D.朝廷清明乃使言者/無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數(shù)人之心/皆本愛君知/其愛君任其去/而不顧/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將不止此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丁母艱,遭逢母親喪事。古代在職的官員,如父母去世,一般要辭官回家,為父母守孝。
B.敕,可以指皇帝的命令或詔書;实巯逻_制令的形式一般有諭、旨、策、制、詔等。
C.榷,文中指稅。榷,也指專賣。古代很早就有專賣制度,主要產(chǎn)品有鹽、茶、酒等。
D.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訴訟、軍令、考課等事務,長官是刑部尚書。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大性積極進言,主張廣開言路。他因父親的恩蔭步入任途,積極進獻文章;他反對章惇禁言的做法,認為應該恢復以前的進言制度。
B.李大性關注邊防,為政務實。楚州郡守和都統(tǒng)想棄城而去,李大性表示反對,差一點被臺臣彈劾;李大性把察訪情況如實報告朝廷,有官員被懲處。
C.李大性不懼權貴,力除弊政,他反對出兵打仗,得罪人而被調出京城;前任官員不追討欠稅,他予以糾正;有人利用邊防政策進行舞弊,他予以處理。
D.李大性關注民生,體恤百姓。江陵地區(qū)使用銅錢,紙幣貶值,有人做買賣一天換不到一枚銅錢,李大性建議使用鐵錢,解決了民生問題。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蓋網(wǎng)羅百氏野史,訂以日歷,梧其正舛,率有據(jù)依。(5分)
。2)江陵當用兵后,殘毀饑饉,繼以疾疫,大性首議振貸。(5分)
答案:
10.B(原文標點:朝廷清明,乃使言者無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數(shù)人之心,皆本愛君,知其愛君,任其去而不顧,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將不止此)
11.D(軍令一般由兵部掌管,考課一般由吏部掌管)
12.C(前任官員不追討欠稅,他予以糾正錯,應是前任官員虛報,盈余他予以免除)
13.(1)大概是收集百家野史,用日歷訂正,核對它的正誤,全都有根有據(jù)。(得分點:網(wǎng)羅、率、訂以日歷狀語后置句式,各1分,句意2分)
。2)江陵正是戰(zhàn)爭之后,殘破毀壞鬧饑荒,接著又流行瘟疫,李大性首先倡議救濟。(得分點:當、用兵、振貸,各1分,句意2貧)
參考譯文:
李大性,字伯和,端州四會人。李大性年輕時刻苦學習,尤其熟習本朝的典章舊事。因父親的恩蔭而做官,進獻《藝祖廟謨》一百篇。又說:元豐時的制度,六察司允許向上評論政事,章惇擔任宰相才禁止,請恢復以前的制度,來拓寬進言之路。侍從大臣極力推薦李大性,升官一級,擔任湖北提刑司干官。不久,入朝擔任主管吏部架閣文字。遭遇母親喪事,服喪期滿,進獻《典故辨疑》一百篇,都是本朝舊事,大概是收集百家野史,用日歷訂正,核對它的正誤,全都有根有據(jù),孝宗讀后贊揚了他。
提拔為大理司直,升任敕令所刪定官,任楚州通判?な貐顷睾投冀y(tǒng)劉超一同商議,想要撤出城池轉移到別的地方,李大性認為:楚城實際是晉朝時修建的,最為堅固,為什么要用脆弱的調換堅固的呢?李大性堅持認為不行。臺臣打算彈劾李大性阻擾成議,沒有實現(xiàn)。恰好擔任送北方使臣的從官,朝廷于是命令李大性察訪,李大性把實情全都告知朝廷,朝廷于是罷免軍隊統(tǒng)帥,召李大性入朝授任太府寺丞。
陳傅良因進言國事離開京城,彭龜年、黃度等人相繼離去。李大性上疏直言:朝廷清明,卻讓進言的人無緣無故離開朝廷,我為之很惋惜。這幾個人的內心,本來都是愛護君主,明知他們是愛護君主的,聽任他們離去而不管,恐怕離去的正人君子將會不止這些。
擔任戶部侍郎,升任尚書。朝廷討論將要出兵,李大性逐條陳述利害關系,主張不應該輕舉妄動,違背韓侂胄的意思,出朝廷擔任平江知府,充任荊湖制置使。江陵正是戰(zhàn)爭之后,殘破毀壞鬧饑荒,接著又流行瘟疫,李大性首先倡議救濟,一共三十八萬緡多。前任官員虛報賦稅的盈余,一共十四萬五千緡,李大性全都予以免除不再催促,流亡遷徙重新恢復生產(chǎn)的民眾,都上奏免去征收賦稅。邊郡的武功爵位,本來是用來鼓勵將士的,冒名濫施的很多,李大性彈劾兩路戎司違規(guī)接受已逃亡的士兵的身份憑證,一共三千四百九十七件,全都上繳涂毀。江陵以前通行銅錢,銅錢價值高,紙幣貶值,百姓拿貨物到市場交易,有一整天得不到一個銅錢的。李大性上奏請求按照襄、郢成例通用鐵錢,于是錢貨流通,百姓才恢復生產(chǎn)事業(yè)。授官刑部尚書兼任詳定敕令。在家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謚號文惠。
相關熱詞搜索:宋史·李大性傳 閱讀附答案附翻譯 宋史文天祥傳翻譯 宋史蘇軾傳翻譯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