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崔琰字季圭,清河東武城人也.....閱讀】崔琰
發(fā)布時間:2019-02-26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文言文,完成10——13題。
崔琰字季圭,清河東武城人也。少樸訥,好擊劍,尚武事。年二十三,鄉(xiāng)移為正,始感激,讀《論語》、韓詩。至年二十九,乃結公孫方等就鄭玄受學。學未期,徐州黃巾賊攻破北海,時谷糴縣乏,玄罷謝諸生。琰既受遣,而寇盜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歸,以琴書自娛。
大將軍袁紹聞而辟之。時士卒橫暴,掘發(fā)丘隴。琰諫曰:“昔孫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雖湯武不能以戰(zhàn)勝。’今道路暴骨,民未見德,宜敕郡縣掩骼埋胔,示憎怛之愛,追文王之仁!苯B以為騎都尉。后紹治兵黎陽次于延津琰復諫曰天子在許民望助順不如守境述職以寧區(qū)宇紹不聽遂敗于官渡。
太祖破袁氏,領冀州牧,辟琰為別駕從事,謂琰曰:“昨案戶籍,可得三十萬眾,故為大州也!辩鼘υ唬骸敖裉煜路直,九州幅裂,二袁兄弟親尋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聞王師仁聲先路,存問風俗,救其涂炭,而校計甲兵,惟此為先,斯豈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謝之。于時賓客皆伏失色。
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鄴。世子仍出田獵,變易服乘,志在驅逐。琰書諫曰:“蓋聞盤于游田,《書》之所戒,魯隱觀魚,《春秋》譏之。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經(jīng)國之高略。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眾望,不令老臣獲罪于天”。
太祖為丞相,琰復為東西曹掾屬徵事。魏國初建,拜尚書。時未立太子,臨淄侯植有才而愛。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訪于外。惟琰露板答曰:“蓋聞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仁孝聰明,宜承正統(tǒng)。琰以死守之!敝,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貴其公亮,喟然嘆息,遷中尉。
(節(jié)選自《三國志·崔琰列傳》)
注:翳,華蓋。褶:騎服。五官將,指五官中郎將,曹丕時任此職。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后紹治兵黎陽/次于延津/琰復諫曰/天子在許/民望助順/不如守境述職/以寧區(qū)宇/紹不聽/遂敗于官渡/
B.后紹治兵黎陽/次于延津/琰復諫曰/天子在/許民望助順不如守境/述職以寧區(qū)宇/紹不聽/遂敗于官渡/
C.后紹治兵/黎陽次于延津/琰復諫曰/天子在許/民望助順/不如守境述職/以寧區(qū)宇/紹不聽/遂敗于官渡/
D.后紹治兵/黎陽次于延津/琰復諫曰/天子在/許民望助順不如守境/述職以寧區(qū)宇/紹不聽/遂敗于官渡/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祖,帝王廟號,多為創(chuàng)基立業(yè)者,常見于開國皇帝,也有為其先人追授者。
B.別駕,漢朝設置的州刺史佐吏。刺史出巡轄境時,別乘一車隨行,因而得名。
C.干戈,本來是類似矛的武器,因此以“干戈”作兵器的通稱,后引申為戰(zhàn)爭。
D.露板,亦作“露版”,這里指不緘封的奏章。文中意在說明崔琰的公正無私。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崔琰能文能武,才華出眾。年少時喜愛擊劍,熱衷武事。長大后,他發(fā)奮讀書,研讀《論語》、韓詩,后隨名師學習,戰(zhàn)亂發(fā)生后才被迫中止。
B.崔琰剛直敢言,體恤民生。曹操占據(jù)冀州后,先考察戶籍,計算軍隊數(shù)量。崔琰指責他不關心民生疾苦,辜負了百姓的期望,曹操向他道歉。
C.崔琰盡職盡責,忠于職守。他告誡曹丕不要沉溺于個人享樂,而應遵循正道,端正言行,思考治國的道理,毀棄游樂的東西,不要讓大家失望。
D.崔琰做事公正,不徇私情。雖然曹操內(nèi)心已經(jīng)認定曹植為太子,可崔琰依然堅持禮制要求,公開建議曹操讓曹丕繼承正統(tǒng),為此甚至不惜一死。
13.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10分)
(1)琰既受遣,而寇盜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歸,以琴書自娛。(5分)
(2)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鄴。世子仍出田獵,變易服乘,志在驅逐。(5分)
答案:
10.A(3分)(后紹治兵黎陽,次于延津,琰復諫曰:“天子在許,民望助順,不如守境述職,以寧區(qū)宇。”紹不聽,遂敗于官渡。)
11.C(3分)(“干”是類似盾牌的武器。)
12.D(3分)(曹操內(nèi)心 并未認定曹植為太子,而是遲疑不決。)
13.(1)崔琰已被遣放回去,可是賊盜強寇到處都是,西去的道路不通,自離開家鄉(xiāng)四年后才回到家,在家中用彈琴讀書的方式來自我消遣。(被動句、充斥、去、乃各一分,句意1分,共5分。)
(2)太祖征討并州,留下崔琰在鄴下輔佐文帝。世子依舊外出打獵,改換服裝車輛,興趣全放在追逐獵物上。(征、傅、服乘、驅逐各一分,句意1分,共5分。)
相關熱詞搜索:文言文崔琰字季圭,清河東武城人也 閱讀 崔玄伯清河東武城人也 裴叔業(yè)河東聞喜人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