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亚洲欧a∨人在线观看|欧美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久久97AV综合

        [普京時代的俄羅斯軌跡]普京時代的俄羅斯

        發(fā)布時間:2020-02-17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2006年,俄羅斯的“普京時代”進入第六個年頭。從執(zhí)政伊始就立志“重振俄羅斯雄風”的普京,面對美國的不斷擠壓和國內分裂勢力的挑戰(zhàn),始終以難得的冷靜和有力的手腕,日益純熟地操控著這艘龐大的北方巨輪,在風波險惡的世界政經(jīng)大洋中堅定前行。
          近年來,伊拉克戰(zhàn)爭的硝煙、北約東擴的步伐、伊朗核問題的口角、“顏色革命”背后的博弈,都清楚折射出美壓縮俄戰(zhàn)略空間的意圖。面對美國單邊主義的步步進逼,普京選擇了合理實用、步步為營的策略。
          在斗爭加合作的國際舞臺上爭取最大限度地維護自身利益,是俄與美商討重大國際問題時奉行的基本原則。同時,通過在世界熱點問題解決上與重要國際組織和其他大國的合作,俄羅斯加強了對國際事務的發(fā)言權,顯示了自身影響力。
          在車臣,俄政府一面施以重拳,擊斃了包括馬斯哈多夫在內的多名恐怖分子,目前,車臣國家權力機構已搭建完畢。
          普京合理的實用主義政策不但成功制止了俄國家崩潰的趨勢,而且逐步實現(xiàn)了政局穩(wěn)定和經(jīng)濟發(fā)展。近年來,俄國內生產(chǎn)總值年均增長率達7%左右。普京也曾自豪地說,俄已進入經(jīng)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行列。
          政績突出、深得民心、擁有較高支持率,這些都是普京令人艷羨的資本,不過也正因為他的強勢,多少遮蔽了俄羅斯其他政治明星的光芒,也提高了民眾對其接班人的期望值。
          對中國而言,最大的關切在于,我們北方的這個龐大鄰國,究竟何時能夠實現(xiàn)“重振昔日雄風”的夢想?俄羅斯的重新崛起對未來的中國和世界又將意味著什么?
          
          普京與他的左膀右臂
          
           在俄羅斯,是專家治國還是鐵腕治國?這是一個問題。而目前,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俄羅斯政壇出現(xiàn)的微妙變化,這個足以讓世界矚目的問題,擺在了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及其執(zhí)政團隊的面前。
          
          
          
          從左至右:伊萬諾夫、譜京、梅德韋杰夫
          
          被普遍認為將在俄羅斯政壇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又多了一個政治資本――最近榮升為副總理,具備了協(xié)調整個強力機構的權力。
          但同時,這位俄羅斯首位文職防長也多了一個競爭總統(tǒng)寶座的對手――年僅40歲的俄總統(tǒng)辦公廳原主任、新任第一副總理梅德韋杰夫。
          俄羅斯輿論認為,普京已啟動“接班人工程”。目前暫定的兩名候選人中,梅德韋杰夫為主,伊萬諾夫為輔。而他們今后的命運,主要取決于工作業(yè)績。
          選擇同是克格勃出身的伊萬諾夫,意味著將延續(xù)鐵腕治國的方針;選擇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師弟梅德韋杰夫,則可能將俄羅斯引入專家治國的軌道。
          
          改革進入“深水區(qū)”
          俄羅斯政治技術中心副主任馬卡爾金認為,2006年或2007年初,俄羅斯總理可能換人――由于臨近2008年,因此總統(tǒng)接班人將會以總理身份參加大選,“對俄羅斯人來說,二號人物接替一號人物是很自然的事情”。
          截至目前,普京為其繼任者已打下不錯的基礎。他對政治體制大刀闊斧的改革――廢除各聯(lián)邦主體同聯(lián)邦法相抵觸的法律;規(guī)定總統(tǒng)有權解除地方行政長官和解散地方議會;規(guī)定地方領導人改由總統(tǒng)提名,地方議會通過;將國家杜馬的混合選舉制度改成單一的政黨比例選舉(有助于親總統(tǒng)的多數(shù)黨控制議會)――使以總統(tǒng)權力為核心的國家垂直權力體系得到進一步加強。
          同時,嚴打恐怖分子令車臣局勢趨于平靜,葉利欽時代的毒瘤――經(jīng)濟寡頭漸被割除,新版《礦產(chǎn)法》出爐,以及國家控股大型油氣公司等,都為未來治國者鋪平了道路。
          然而,鐵腕統(tǒng)治給俄羅斯帶來好處的同時,也產(chǎn)生了副作用。
          昔日視普京為“民主世界座上賓”的西方勢力將其政治改革稱作“民主倒退”;拘捕前首富霍多爾科夫斯基嚇跑了部分外國投資者,并加劇了國內資本外流;匆忙推出的社會福利改革更是引發(fā)了普京上臺后前所未有的反對浪潮――2005年1月,全國爆發(fā)了總數(shù)上萬人的游行,人們甚至要求普京下臺。
          為穩(wěn)定社會,普京2005年歲末推出了國家重點項目。在住房、醫(yī)療、教育和農(nóng)業(yè)等領域開展撥款總額1345億盧布(約合47億美元)的改革,旨在讓民眾分享國家經(jīng)濟增長帶來的實惠。
          但是,這并不像行政“大換血”那樣單憑個人權威就能被落實。事實上,俄羅斯改革正走入“深水區(qū)”:
          如何摒棄陳舊觀念、提高機關效率、團結精英階層、治理官員腐敗、吸引國外投資、調整產(chǎn)業(yè)結構、增強企業(yè)活力、疏導民眾情緒等,都需要由一支專業(yè)團隊“精耕細作”。
          
          多謀善斷的“宰相”
          俄心理學家分析普京宣布人事變動時的畫面稱,總統(tǒng)“對提名人選能否被在座官員認可沒有把握”。
          的確,這個政治賭注關系到國家命運,尤其是將國家重點項目這個重擔交給了梅德韋杰夫。新任第一副總理的身邊人透露,總統(tǒng)和梅德韋杰夫都知道這一舉措的風險:接手這項工作后,這位有望當上總統(tǒng)的官員可能會提前“引火燒身”。
          處于風口浪尖的梅德韋杰夫,其實一貫行事低調。早年他在列寧格勒市蘇維埃供職時,是唯一沒有將聯(lián)系方式公布在官員電話簿里的人。
          2000年6月,普京任命梅德韋杰夫擔任總統(tǒng)辦公廳主任,負責總統(tǒng)日程安排,由此梅德韋杰夫有了“宰相”的綽號。不久前成立的由普京親自掛帥的國家重點項目委員會中,梅德韋杰夫出任第一副主席。此外,普京還委任他兼任俄天然氣工業(yè)股份公司(“俄氣”)經(jīng)理委員會主席,代表國家監(jiān)控國內天然氣巨頭。
          梅德韋杰夫曾力主“俄氣”與俄羅斯石油公司合并,打造世界級能源巨無霸。當計劃擱淺后,他又果斷支持修改有關法律,改革“俄氣”股權分配。股改方案乍看是提高外國人和機構的持股比例,對外資釋放善意信號,但同時巧妙地將國家控股比例增加到了50%加1股的絕對優(yōu)勢。名為“俄氣”股票私有化,實質是完成國家控股。
          他在“俄氣”期間,還冒著被民眾戳脊梁的風險,促成了“俄氣”收購寡頭阿布拉莫維奇手中西伯利亞石油公司的多數(shù)股權。
          此外,在對俄羅斯政局的分析上,梅德韋杰夫也有獨到看法,最著名的就是對俄羅斯可能因精英階層無法團結而面臨解體威脅的論斷。
          由于梅德韋杰夫具備團隊精神和經(jīng)濟方面的領導才能,加上如果在實施國家優(yōu)先項目中獲得民心,將不排除其接替普京的可能。但他專家類型的工作作風在俄羅斯多年鐵腕治國的政治氣候之下,尚需要多加歷練。
          
          綿里藏針的防長
          相對梅德韋杰夫的忍讓、謙遜來說,伊萬諾夫性格中的進攻性要強――盡管他外表斯文、談吐幽默。他勃勃雄心的明證就是與前總參謀長克瓦什寧的長期斗爭。
          自伊萬諾夫被任命為國防部長以來,俄軍總參謀部和國防部一直在激烈爭奪軍事行動和軍隊經(jīng)費掌管權。雙方分歧主要在于:
          在軍事改革、職能劃分等問題上,伊萬諾夫要擴大國防部的權力,甚至要將俄軍的作戰(zhàn)指揮權收到國防部,克瓦什寧則不愿看到他經(jīng)營多年的總參謀部淪為國防部的附庸;
          在俄裁軍問題上,伊萬諾夫提出精簡冗員計劃,為節(jié)約軍費開支、加強戰(zhàn)斗力創(chuàng)造條件,但遭總參謀部反對,使得俄武裝力量改革難以繼續(xù);
          關于戰(zhàn)略核力量的地位,伊萬諾夫多次指出,為維護國家安全,俄羅斯必須倚重戰(zhàn)略核力量,而克瓦什寧堅持削減核力量。
          由于普京支持伊萬諾夫,克瓦什寧大將在俄羅斯發(fā)生印古什襲擊事件后,被調往遙遠的西伯利亞擔任總統(tǒng)代表。伊萬諾夫在“此役”中占得上風。
          對于將伊萬諾夫提為副總理的理由,普京解釋道,任命旨在進一步重振俄軍隊力量,而軍隊迅速復興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障礙就是各部門間缺乏協(xié)調。
          當然,如今的普京雖然連任兩屆總統(tǒng),但由于他還沒有完全兌現(xiàn)當初“給我20年,還你一個奇跡般俄羅斯”的宏愿,況且憲法沒有規(guī)定不連任情況下?lián)螄以椎目偰晗,因此不排除身強力壯的他可能再次問鼎總統(tǒng)寶座。
          如果這樣,那么對于2008年的繼任者就不必太過苛求――只要是聽話的自己人就可以了,反正普京已經(jīng)在國家機器中完成了布局――昔日葉利欽人馬隨著總統(tǒng)辦公廳原主任沃洛申的離去早已式微。也有分析人士猜測,慣于搞“突然襲擊”的普京可能故意將梅德韋杰夫和伊萬諾夫推上前臺,讓他們各顯其能,以便最后關頭推出“真命天子”。
          
         。ā董h(huán)球》2006年第4期,作者為該刊記者)
          
          延伸閱讀
          
          大國氣象:轉型中的普京外交
          
          普京依然保持著對于大國外交的高度敏感性,第一時間的出擊,往往使西方措手不及,普京對哈馬斯政權的邀請是這一風格的典型體現(xiàn),通過與哈馬斯的接近所產(chǎn)生的效能成為與西方打交道的強勁資本。
          包括俄羅斯在伊朗問題上所持有的既與西方保持協(xié)調,但又堅持維護伊朗正當權利的立場,使得俄羅斯獲得了經(jīng)常能夠在俄伊雙邊場合向伊朗方面釋放善意的機會。
          這個轉型中的世界,人們越來越關注“轉型中的外交”――美國國務卿賴斯已然正式提出了這個概念。什么叫做轉型中的外交?關注一下普京外交,也許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一些答案。
          
          復雜的“周邊”
          自俄羅斯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算起,迄今已有16個年頭;而俄羅斯外交結束向西方“一邊倒”,開始主動和中國商談中俄戰(zhàn)略伙伴關系,是出現(xiàn)在1994年葉利欽訪華途中,迄今算來已有12年。
          俄羅斯外交之所以經(jīng)常能在國際平臺上做到“語驚四座”,當然和她曾經(jīng)作為超級大國的積淀深厚的外交經(jīng)驗緊密聯(lián)系。從表面上看,似乎俄羅斯受到了來自多方面的挑戰(zhàn),但是,擅長于縱橫捭闔之術的俄羅斯卻能以一物降一物的方式,利用周邊地區(qū)利益格局的分殊,在各大力量之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多年來也成就了一番大國氣派,尤其是在普京執(zhí)政時期,大刀闊斧地重整國內政治與經(jīng)濟格局,并且以此作為依據(jù),同時也充分運用其得天獨厚的能源為武器,以實用主義路線引領外交,積極主動地盤活外交資源,以其獨特的風格和精明的謀算活躍于國際平臺,獲得了世人的高度關注。
          
          “俄羅斯是西方的可靠伙伴嗎?”
          有人認為,西方的疑問也許是與普京對西方的“之”字形外交不無關聯(lián)。在上臺之初,普京高舉“返回歐洲”的大旗,大力推動發(fā)展與歐洲的關系。尤其是利用能源資源作為發(fā)展對歐合作的杠桿,并使向歐洲供油供氣包括通往西歐的管道建設成為與歐洲合作過程中的具有基礎設施性質的制度性安排。到“9?11”事件突發(fā),普京掉轉方向,第一個向布什致電慰問,以最快速度表態(tài),堅決支持美國的反恐斗爭,并決定在中亞讓開大路,讓美軍進駐烏茲別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這是冷戰(zhàn)幾十年中,包括冷戰(zhàn)后的十余年中,美國連夢想也做不到的事。
          美俄關系重新升至冷戰(zhàn)后的頂峰。布什說:“我從普京的眼中就能看出,這是一個可以與之打交道的人!边^后不久,布什甚至以“我喜歡他”這樣的詞句來表達他與普京之間親密的個人關系。但是,間隔不過一兩年后,伊拉克戰(zhàn)爭事發(fā),普京又堅決地站在反戰(zhàn)的法德一邊,毫不留情地抨擊美國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普京、施羅德與希拉克“三駕馬車”的形象一時成為國際媒體聚焦的對象。
          就美國與俄羅斯的關系而言,不管“之”字形路線走到哪一段,有兩個特點是非常值得關注:
          第一,冷戰(zhàn)后逐漸得到雙方確認的“非均衡關系”正在從模糊走向清晰。從前蘇聯(lián)時期平起平坐的超級大國,到基本接受美國一家超越各國實力之上的客觀現(xiàn)實,對于俄羅斯來說,既是痛苦也是其擺脫“帝國”包袱的一個過程。普京是完成這一過程的關鍵人物。
          第二,如果說若干年來美國的對外政策是逐漸明確地走向單邊主義的話,那么,普京則是以相當富于特色的“邊緣路線”在與美國周旋。換言之,俄美關系中的單邊主義與“邊緣路線”相輔相成,成為當前美俄關系的又一鮮明特征。
          普京有點像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以其不無紳士風度的外交形象,在美國與歐洲――相當一些英國人認為英國并不屬于歐洲――之間進行調解斡旋。普京在歐美關系中起著類似的作用,且普京更擅長在適當?shù)臅r機出來收拾殘局。
          不過,普京對美歐的外交并非只是玩弄權術。與美國相比,地緣的接近使得歐俄之間有著更多的交往平臺,但這也并不意味著俄歐的接近在任何時候都超過美國。一般來說,俄歐關系重體制,俄美關系則實顯個人關系,也因之俄歐關系較為穩(wěn)定,而俄美關系則較有起落。雖然,總的看來俄歐關系更較美俄關系來得深入、扎實。
          
          前蘇聯(lián)空間的外交博弈
          冷戰(zhàn)后蘇聯(lián)的敗退,首先是從中東歐國家開始的,冷戰(zhàn)的結束拆除了阻隔東方的鐵幕。同時,波羅的海國家的離異,成為“帝國”自身崩潰的誘因之一。
          1999年的科索沃戰(zhàn)爭是冷戰(zhàn)后俄羅斯與西方關系全面降溫的一個標志,從精英到民眾重新確立了這樣的理念:西方,特別是美國不肯輕易放棄對俄的不友善立場!9?11”事件的沖擊雖然一度使得俄與美國的關系大幅度好轉,但是,兩三年之后“顏色革命”,使得俄與西方,特別是與美國的關系重新陷于困頓。
          首先是2003年格魯吉亞政局的動蕩不僅觸及俄與外高加索地區(qū)的戰(zhàn)略利益,而且直接影響到俄車臣地區(qū)的穩(wěn)定,事實表明,車臣匪徒與外高加索的分離主義勢力有密切關系。2004年底,烏克蘭的“橙色革命”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被稱為是“東斯拉夫兄弟”的地區(qū)大國的變化,不僅使俄與西方之間失去了一個主要的戰(zhàn)略屏障,而且也使政治動蕩與安全形勢的惡化接踵而至。2005年吉爾吉斯的政治變動可以視為這一波“顏色革命”暫告休戰(zhàn)前的一個收尾,盡管政變后的新領導依然不能背離俄羅斯保持密切合作的方針,但是,美歐各類政治人物包括國際組織各歐安會和非政府組織的異常活躍,令俄羅斯大為反感,從而采取了一系列對其加以限制的措施。
          從一個較長時段來看,“顏色革命”乃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首先發(fā)生于南歐,最后在20世紀90年代初引發(fā)蘇聯(lián)解體的一系列變動過程的延續(xù)。但是這樣一個制度變遷的自然過程又不可避免的為占主導地位的西方大國所影響乃至于操控。
          從2005年12月起俄與西方在前蘇聯(lián)空間爭斗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其標志之一,是以烏克蘭、格魯吉亞等“顏色革命”國家所組成的“民主選擇共同體”與俄羅斯的“歐亞經(jīng)濟共同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形成分庭抗禮之勢,但是,作為俄在該地區(qū)根基之一的獨聯(lián)體雖有深重危機,但不至于立即解體。其標志之二,是俄烏天然氣大戰(zhàn)使得歐美國家對于俄羅斯以“殺手锏”來對付“顏色革命”既是無可奈何又心有余悸?磥恚@一地區(qū)的競爭與較量將會曠日持久。
          
          普京的“新東方政策”
          普京的“新東方政策”與葉利欽的“雙頭鷹政策”,也即既看西方、又看東方的策略有其相同和延續(xù)的一面,但又有了新的發(fā)揮與側重點。第一,普京把發(fā)展與亞洲地區(qū)的外交戰(zhàn)略視為是國內穩(wěn)定與發(fā)展、特別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qū)發(fā)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不像葉利欽那么較為單純地從外交平衡的角度來看問題。與之相關的重要問題是:世界經(jīng)濟出現(xiàn)了向東方轉移的趨勢,中、印、俄的經(jīng)濟增長已經(jīng)成為世界經(jīng)濟中的亮點,而俄羅斯的持續(xù)發(fā)展首先有賴于確保遠東的發(fā)展能力。這一宏觀趨勢使得普京非常關注把外交拓展與實現(xiàn)本國經(jīng)濟利益相聯(lián)系。無疑是遠東石油管道的鋪設路徑,還是對東北亞事務的介入,都可以明顯看到普京的這一動機。第二,普京的“新東方政策”有著國內的制度變遷的背景,也即葉利欽的“雙頭鷹政策”大體上還是延續(xù)著1990年代初以來的體制與施政路線,但是普京的“新東方政策”是在對尤科斯等寡頭進行打擊,對媒體實行一定的控制,包括對地方政權也實現(xiàn)一定的調控的內政背景下推行的,這樣使得普京對外交資源的掌握更具有影響力,這樣也就大大增加了外交政策的影響力。(馮紹雷)
          
         。2月22日《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作者系華東師大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

        相關熱詞搜索:俄羅斯 軌跡 時代 普京時代的俄羅斯軌跡 俄羅斯值得美國制裁嗎 俄羅斯聯(lián)邦真實實力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smilezhu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