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課堂鮮活起來【讓經濟報道鮮活起來】
發(fā)布時間:2020-02-21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經濟報道越來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但是由于常規(guī)報道難以擺脫羅列成績、數據堆砌等弊端,使讀者閱讀興趣大打折扣。如何把經濟報道寫得老百姓愛看、看得懂、看了有用?記者艾豐曾經說過:一個人困了,躺在床上,看我們的經濟新聞,還愿意看,還能看明白,那樣,經濟報道就可算是寫好了。
那么,怎樣讓經濟新聞生動活潑起來呢?依筆者之見,應把握好下面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突出服務實用性、視角平民化。就是從百姓的視角切入經濟活動與經濟現(xiàn)象,以一種平民意識、眼光和態(tài)度來選擇和處理新聞,從而使經濟新聞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使經濟報道既能以深刻的內涵,更能以生動活潑的形式為廣大讀者所接受。
通過平民視角拉近編讀間的距離。就現(xiàn)狀而言,經濟新聞領域細分出的“服務性經濟新聞”已經很好地體現(xiàn)了民生化的理念。從百姓生活中挖掘鮮活題材,對普通老百姓而言,他們關注經濟無非是關注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房價會不會跌,電視頻道多不多,買哪個股票才能多賺點錢。許多人還希望通過關注經濟新聞來獲得前瞻性的啟示,從而引導生活。
因此,把報道的主題與讀者熟悉的生活結合起來,寓經濟原理于日常故事中,并給受眾以服務性的指導,不失為一條良策!都t山晚報》綜合新聞在貼近讀者這方面做足文章,得到了廣大讀者的認可。如元旦、春節(jié)期間,推出了“記者帶您逛市場”系列報道,記者對糖果、水產、鞭炮等十個領域年貨市場進行調查,給讀者傳遞了年貨的價格、供應等動態(tài)信息,同時還增加了“市民支招兒”、“專家提醒”的報道,將百姓購年貨的經驗和權威部門發(fā)布的信息介紹給讀者。這樣,一篇經濟報道涵蓋了“市場動態(tài)”、“市民支招兒”、“專家提醒”三方面信息,為讀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服務。
群眾視角實際上應包括兩種含義。一是指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盡管它是站在大經濟的立場,可抓住的卻是經濟領域中百姓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使經濟報道增強親和力和吸引力;二是指站在普通百姓角度,將大多數普通百姓關注的問題和欲知的事情,變成經濟報道話題,解惑釋疑。
二.報道視角人性化。經濟是社會物質生產和再生產的活動。誰在活動?當然是人在活動。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人,不寫人怎么宣傳先進生產力?與生產力相對應的是生產關系,而生產關系說到底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傊,經濟活動都是為了人、圍繞人來進行的,人是一切經濟活動的主體,理應成為經濟報道中的主角。透過經濟活動是物質再生產的過程的表面,經濟更為深層的是價值觀念的碰撞與實現(xiàn)。
同樣,經濟報道離不開對人的關懷,要關注人的生存狀況、歷史環(huán)境變遷、社會價值取向等深層的問題,要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報道思路和寫作方式,尤其在深度報道中注意拓寬人文視角。有了這樣的視角,經濟新聞報道才能更加深入、全面,才能有靈魂。所以,把經濟報道與人文關懷結合起來是一個很好的軟化方法。
經濟報道寫人,會不會沖淡經濟味?不會。寫人,可以使經濟報道變活,變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紅山晚報》在這方面的報道也有深刻的體會,綜合新聞版開設《創(chuàng)富天下》欄目,欄目的主角就是“人”,通過對創(chuàng)業(yè)者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業(yè)思路、獨特的經營之道的報道,給其他創(chuàng)業(yè)者以啟示。該欄目每推出一篇報道,欄目記者總會接到讀者的咨詢電話,咨詢創(chuàng)富人物的具體情況、聯(lián)系方式,最多的時候接到10多個電話,由此可見,選準切入點,對經濟人物的報道依然會引人入勝。
三.變生產視角為消費視角。經濟新聞要寫活,要從寫給生產者看,轉變?yōu)閷懡o消費者看。需要從消費者角度寫經濟、寫商品、寫行情報告,從消費者受益的角度寫成就。多些信息、多些生活特色,多些服務的內容。這樣的經濟報道才會貼近百姓,才會為讀者所接受。
經濟新聞關系到千家萬戶的生活,牽動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從普通大眾的角度,突出經濟新聞的生活性、群眾性和人文色彩,往往能把經濟新聞寫得出新出彩。
四.站在讀者的角度選擇運用材料,當好“翻譯”,轉變話語體系。現(xiàn)在有的經濟報道喜歡“打官腔”,或者過于學術化、理論化,文章因而顯得枯燥無味,內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要克服這一弊病,做到吸引讀者,就要求我們的記者要將工作報告、會議紀要、政策規(guī)定、領導活動等之中的精華“翻譯”成群眾想要知道的東西,寫出讓受眾喜聞樂見的經濟新聞。
在這方面,經濟學家厲以寧給我們做出了范例。當人們還不知道什么叫資產重組時,他是這樣解釋的:木桶的木板長短不一,長板發(fā)揮不了作用,解決的辦法有兩個,一是把長板鋸下來補在短板上,這叫“資產替代”;二是把木桶拆了,長板和長板放在一起箍一只桶,短板與短板放在一起箍另一只桶,這就叫資產重組。還有一次,講到經濟發(fā)展為什么要有一定的速度時,經濟學家厲以寧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騎自行車的人都知道,騎得太快會翻車;騎得太慢,自行車會晃,就不穩(wěn);自行車不走就要倒。經濟建設也是如此,經濟要發(fā)展,需要一定的速度。復雜的經濟問題經過這么一個簡單形象的比方,人們自然就明白了。
厲以寧這兩個比方給我們寫經濟新聞兩條深刻的啟示:第一,通俗是溝通的靈魂;第二,要讓別人明白,自己首先要弄懂。
綜上所述,要使經濟報道讀起來專家不覺淺,老百姓覺得很貼心,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將生活中最重要、讀者應該知道及讀者迫切想知道的經濟新聞告訴讀者!苯洕侣剤蟮雷龅搅诉@一點,一定能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抓住讀者的注意力。
。ㄗ髡邌挝唬杭t山晚報社)
相關熱詞搜索:鮮活 報道 經濟 讓經濟報道鮮活起來 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 亮點經濟正面報道視頻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