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地方黨報經濟新聞報道突圍之路_突圍之路
發(fā)布時間:2020-02-24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摘要】地方黨報如何做好經濟新聞報道?本文以《合肥日報》為例,在確保正確導向的同時,提出了平民化、民生化的新聞價值取向,對地方黨報經濟新聞報道突圍之路進行了有益探索。
【關鍵詞】地方黨報 經濟新聞報道 民生化 《合肥日報》
經濟建設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而實踐充分表明,新聞輿論是推進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尤其是金融危機爆發(fā)后,“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這就要求新聞媒體發(fā)揮優(yōu)勢、大有作為,為黨和國家應對更加嚴峻的經濟形勢提供強大的輿論支持。然而,重任在肩,著力不同。地方新聞媒體,特別是地方黨報,如何做好經濟新聞,一道道難題擺在廣大新聞工作者的面前。
其一曰“小”!把胱痔枴毙侣劽襟w可登高望遠,全面客觀分析經濟形勢,深入準確解讀重大政策措施,充分反映各地區(qū)各部門典型經驗,精心組織重大成就宣傳;而地方黨報的發(fā)行量、影響力、外腦相對較小。
其二曰“偏”。新聞業(yè)內有規(guī)則:時政財經大報多處京滬二地,北京是重大政策的發(fā)源地,上海則是經濟活動最活躍的城市,兩地孕育了政經新聞的“專字號”媒體;而遠離這兩大中心城市的地方黨報,永遠無法拿到第一手的信息,只能做“應聲筒”。
如何突破,在“央字號”和“專字號”的“高”、“深”背景下,地方黨報經濟新聞路在何方?
經濟新聞的導向正確與否、水平高低、影響力大小,直接決定媒體在經濟、社會生活中是否具有真正的“能力席位”。自創(chuàng)刊之日起,《合肥日報》就始終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經濟報道,用改革開放進程深化經濟報道,用經濟社會發(fā)展檢驗經濟報道,用“三貼近”的職業(yè)精神活躍經濟報道,關注民生、聚焦熱點,通過創(chuàng)新提升宣傳質量和宣傳效果,通過品牌建設擴大黨報經濟報道的影響力和滲透力。
經濟現(xiàn)象風云變幻。為讀者廓清經濟現(xiàn)象迷霧背后的真相,能夠體現(xiàn)地方黨報的輿論引導水平,彰顯地方黨報的媒體責任。就媒體責任而言,同為“耳目喉舌”的地方黨報與“央字號”與“專字號”并無二致。經濟新聞必須積極主動地做好熱點問題引導,析事明理,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穩(wěn)定社會心理預期。
首先是抓住根本,正確引導。熱點引導重在凝聚共識,形成理性、健康、具有建設性的公眾輿論。目前,合肥正在實施工業(yè)立市戰(zhàn)略,推進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而發(fā)展工業(yè)經濟是夯實合肥現(xiàn)代化濱湖大城市的根基,是造福合肥500萬人民的抉擇。作為黨報, 《合肥日報》不惜筆墨和篇幅,報道合肥工業(yè)發(fā)展的歷史必然、時代選擇、現(xiàn)實需要、未來方向,營造一個全市上下關心工業(yè)、支持工業(yè)的良好氛圍。
其次是直面現(xiàn)實,敢于引導。熱點問題公眾關切,新聞媒體要做好價格、稅收、財政、投資等領域改革舉措的解讀,做好城鎮(zhèn)就業(yè)、股市波動、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等問題的引導,抓住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主動設置議題,積極加以引導,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尤其是對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制售假冒偽劣的現(xiàn)象,抓住典型案例堅決曝光,發(fā)揮警示作用。比如,今年3.15期間,《合肥日報》就抓住了假冒地板、4S汽車店套現(xiàn)等典型案例,維護了消費者的權益。
第三是講究策略,善于引導。面對敏感復雜的經濟現(xiàn)象,新聞媒體要多用事實、數(shù)字說話,多請權威部門和專家學者說話,在同群眾交流互動中擴大社會認同!逗戏嗜請蟆窂牟蛔宰髦鲝埾陆Y論,每月經濟成績的發(fā)布都是靠數(shù)字、事實說話。
就操作層面而言,地方黨報如何報道經濟新聞?
《合肥日報》主要是念好“快、準、緊”三字訣。
其一是“快”!逗戏嗜請蟆肥屈h報,擁有黨政會議的入場券,與市屬各部門關系融洽,進而獲得許多第一手的經濟信息資源。抓住這些信息之后,《合肥日報》迅速整合推出,大到政策的出臺,小到成品油、肉蛋菜價等商品價格的調整,《合肥日報》都會以最快的速度進行發(fā)布和解讀。
其二是“準”。黨報對“準確”的追求,比一般的報紙要嚴格得多。因此,《合肥日報》能夠站在較高的視野思考經濟現(xiàn)象,并以本地視角對其進行解讀,可謂是“站在家門口,心懷全世界”、 “從大財經著眼,從小民生入手”,以大框架關注小事件,在小篇幅里“一針見血”,以小見大。
其三是“緊”!逗戏嗜請蟆方洕侣匁r見宏篇大論、高天流云,更多的是緊密聯(lián)系實際生活的“市井經濟”。而如此貼近群眾生活,則讓《合肥日報》的經濟新聞更具人文色彩,有分析、有前瞻、讓讀者讀著津津有味。
同時,地方黨報經濟新聞必須在平民化、民生化上下足功夫。
權威有余而民生不足,歷來是黨報經濟新聞報道的通病。《合肥日報》自創(chuàng)刊之日起,就力求在權威、嚴謹與民生、民情之間尋求平衡點以取得突破。談及民生新聞,多數(shù)人會聯(lián)想醫(yī)療保障、社會保障、再就業(yè)等,這些帶有明顯標志的微觀經濟,但是,宏觀經濟報道必須民生化。
重大城市經濟指標走向固然是地方黨報應該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經濟現(xiàn)象,但綜觀國內各報,尤其是在黨報系統(tǒng)中充當“老大哥”的人民日報,都在隨著社會轉型和經濟多元化發(fā)展,進行創(chuàng)新和突破宏觀經濟報道。經濟新聞選擇“民生視角”,既是新聞宣傳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需要,也是報道追求核心競爭力的內在要求。
以《合肥日報》為例,從細微處入手報道宏觀經濟,關注層面“重心下移”,是該報一貫堅持的做法。把堅硬、冰冷的“龐然大物”,變成極具親和力和吸引力的“軟新聞”,關注基層、關注小人物的命運,進一步彰顯人文關懷,在輕松的氛圍中使受眾自覺接受經濟報道傳達的信息,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讓經濟新聞更通俗易懂,是經濟新聞平民化、民生化的第一步和關鍵一步。
經濟報道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抽象深奧、枯燥乏味,內行看了不過癮,外行看了看不懂。實際上,經濟新聞應該做到通俗易懂,也不難做到通俗易懂。結合《合肥日報》的實踐,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記者在經濟報道中,少用術語,遠離陳詞濫調,淡出公文式文體,拒絕晦澀。為此,經濟新聞工作者要做好“大眾翻譯”,即用生動的新聞語言,說出通俗的經濟道理。
所謂解讀,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讓經濟新聞實現(xiàn)“專業(yè)化”和“通俗化”的有機結合,產生“內行看了不覺淺、外行看了不覺深”的傳播效果!逗戏嗜請蟆窂膹娀鼙姷谋疚灰庾R入手,對受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經濟現(xiàn)象,以幫助受眾更好理解的筆觸進行解讀,做到實事有分析、表述要通俗。對特別重大的事件,則使用規(guī)模報道的方式對新聞中所涉及的專業(yè)化內容進行解讀,以多角度、全方位的報道,幫助讀者理解較為深奧的經濟現(xiàn)象。
新聞報道歸根結底講述的是“人的命運”、反映的是“人的生存狀態(tài)”,經濟報道更是如此。因此,“見數(shù)字不見實事”、抑或“見事不見人”,都是當前經濟報道應該摒棄的做法。將國內各報同國外一些媒體報道相比,就會發(fā)現(xiàn),通常的經濟報道,欠缺的正是一種可貴的“人本思想”。因此,《合肥日報》在經濟新聞報道中,力求回避冷冰冰的經濟術語,而是突出“人”的感受、“人”的生活、“人”因經濟局勢的變動而產生的喜怒哀樂。
經濟新聞,特別是成就、經驗類報道,基本都出自機關單位,他們在介紹這些成就和經驗的時候,往往注重成就是什么、怎么得來的、為何要這樣做、該成就會產生什么后果。而此時,不少記者認為,有這些素材,足夠寫稿之用了。所以,《合肥日報》要求記者在采寫經濟新聞的時候,多關注某一經濟現(xiàn)象影響到了哪些人,因為只有經濟新聞中有“人”的影子,才更利于讀者產生共鳴,甚至使新聞報道產生“打動人心的力量”。
作為經濟版面內容的調和,在理性的基礎上,經濟新聞的 “實用功能”不得不被提及。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深入,讀者關注的不僅是信息本身,而更在于該信息能為“我”提供多少可以感知的幫助。世界多元,經濟政策、金融、產經、理財、股市、營銷策略、產品質量、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價格及漲跌趨勢等,讀者會各取所需。而此時,能提供“有用的新聞”,更能突顯一張報紙經濟新聞的品質。因此,《合肥日報》在倡導理性思維的同時,也鼓勵記者去思考,自己采寫的這則新聞報道,能否迎合一部分讀者的需求,從而激勵記者在經濟新聞采寫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掘其實用價值,并力求通過簡潔、明晰的方式將其呈現(xiàn)給受眾。
進一步明確平民化、民生化價值取向,地方黨報經濟新聞報道的突圍之路就近在眼前了!
(作者單位:合肥日報社)
責編:葉水茂
相關熱詞搜索:黨報 之路 淺析 淺析地方黨報經濟新聞報道突圍之路 地市級黨報的突圍之路 淺談地市級黨報突圍之策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