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代偶像印象檔案】夢王國與沉睡的100王子
發(fā)布時間:2020-03-03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zhí)行/黃 菲 “中國時代偶像印象檔案”,這是一個醞釀許久的選題。很久以來心中都有一種沖動,想用筆記錄和描述一代代中國人記憶中最鮮活的面孔、最難忘的形象,想用筆向那些曾點燃過我們的激情、照亮過我們的夢想并還在影響著我們的人生的名字致以最真誠的敬意和感慨。
《中國時代偶像印象檔案》,這是一個斟酌許久的標題。說“檔案”,是因為這些偶像是一代代中國人真實的記憶,是中國前進的道路上真實的標記;說“印象”,是因為我們筆力有限,在宏大和厚重的歷史面前,我們所記錄的,只能是雪泥鴻爪,只能是我們最深刻的“印象”。也許我們的“印象”會不盡相同,然而,我相信我們的“感情”是相通的――那就是在偶像面前,我們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心。
中國時代偶像隨想錄
□黃 菲
偶像是時代的文化符號
偶像一詞,在古漢語中是分離的,偶是偶,像是像!墩f文解字》中:偶者,寓也,寓于木之人也。偶像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用木頭或泥土雕塑的供迷信的人敬奉的人像,比喻盲目崇拜的對象。然而我們今天所談的“偶像”,是對“榜樣”、“楷!薄ⅰ坝⑿邸钡母鼮闀r尚的表述。時代賦予了“偶像”新的內涵與重任,它與信仰畫上了連接號,體現(xiàn)了社會的價值取向。讓我們在時代變遷的腳步中,去審視影響了一代代中國人的偶像;讓我們站在時代的高度,用永恒的熱情和理智的眼睛去選擇我們的偶像。
人是精神動物,是需要精神支撐的。偶像崇拜本質上也就是尋找精神支撐。偶像崇拜既能為自己創(chuàng)造精神力量,又能為自己的人生創(chuàng)造追求的光點,使自己平淡的一生活得充實而光芒四射。沒有偶像崇拜的時代,是一個缺乏活力的時代;沒有偶像崇拜的民族,是精神無所寄托的民族。
偶像崇拜是人作為精神動物自我填補精神空白的本能。所以,一個國家、一種社會制度、一個民族,都會主動地創(chuàng)造偶像供人們崇拜。當一個國家、一種社會制度、一個民族所提供的偶像不被一些人選擇時,他們會自己去選擇,自己去創(chuàng)造。
偶像的本質是一定文化的反映,代表了社會的價值導向。分析一個社會中人們所崇拜的偶像,就可以基本判定這一社會文化的特點如何和層次如何。例如,美國社會中的偶像就濃縮了所謂的“美國精神”,是美國文化的代表。美國社會中的主要偶像是一些所謂“美國夢”的實現(xiàn)者,他們往往都是一些普通平民,但具有個人英雄主義的精神,敢于冒險,敢于創(chuàng)新,意志堅強,不斷進取,而且有一定的道德心,最終在美國社會中取得巨大的成功。美國建國200多年以來,偶像的社會類型幾乎沒有什么改變,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產生偶像的文化價值觀幾乎沒有什么變化。我國也是如此,社會偶像同樣也代表了中國文化的主導價值。我國歷史上也有許許多多杰出人物,成為人們心中的楷模。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偶像。作為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他承載著道德化精神的分量,在歷史、文化與道德的領域中充滿張力,并在大眾傳媒的合力策劃中被推上歷史文化的頂峰。
在不同時代的時代話語里,偶像的含義也是各不相同的。
在建國以來的這五六十年中,從社會道德的楷模到個人愛慕的對象,從學習其精神到模仿其造型,從全民崇拜到各有所愛,偶像從神壇跌落到了人間,也在某種意義上從精神落實到了實際。但無論如何,偶像都是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廣為人知,并成為許多人效仿的對象,他們的某種特質曾經或正在影響著這個社會的無數(shù)人,人們以瘋狂或理性的方式喜愛、學習、懷念他們。
偶像伴隨著一代代的人成長,上世紀50――70年代的雷鋒、陳景潤、鄧麗君,80年代的張海迪、老山英雄、崔健、三毛、聶衛(wèi)平,90年代的鞏俐、徐洪剛、李素麗,新世紀的楊利偉、洪戰(zhàn)輝、超女……這些名字已經成為不同時代難以磨滅的記憶;仡欀袊鐣雮多世紀以來偶像的變遷,我們能夠看到其中所折射的時代文化的巨大變化。
時代變遷中的偶像變遷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正是共和國早期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年輕的新中國所面臨的種種困難,決定了這將是一個以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為號召的偶像年代。艱苦樸素、舍己為人、自力更生、獻身國家是這一時期偶像的共同特征,突出反映了共和國早期建設者的共同優(yōu)秀品質。雷鋒、“鐵人”王進喜、郝建秀、焦裕祿、邱少云、鄧稼先等是這一時期偶像的代表。他們身上無私奉獻、為國家犧牲小我、艱苦奮斗的精神感動了幾代人,成為幾代中國人學習的榜樣,并成為那個歷史時代的標志。
這個時期也是偶像的“黃金時代”,每一個偶像的出現(xiàn)都會造成全民性的影響。它的盛況達到了這樣的地步:1963年3月5日,毛主席親筆題詞,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全國人民都在“雷鋒精神”的感召下投身國家建設的洪流,年輕人都熱衷于研讀《雷鋒日記》。在后來的雷鋒教育中,雷鋒精神已經被簡化為一種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的代表性符號。實際上雷鋒在當時的含義并不止這些,他被譽為“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皩Υ疽翊禾彀銣嘏,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睈墼鞣置、立場堅定、公而忘私、艱苦樸素,這都是在當時最受稱贊的道德品質。這也是建國初期百廢待興的中國最需要的精神。
十年“文革”對中國人而言是一個混亂的時期。心靈狂熱,思想迷亂,傳統(tǒng)的道德觀被顛覆,傳統(tǒng)的價值觀被扭曲!鞍拙碛⑿邸睆堣F生,反潮流的“革命小將”黃帥等一批被利用的人被不由自主地推到了歷史的看臺上,成為名動一時的國人“偶像”。然而在險惡的社會環(huán)境中,仍出現(xiàn)了一批以生命抗爭邪惡、捍衛(wèi)真理的真正的英雄和戰(zhàn)士。張志新是其中的一個杰出代表。
70年代末期是一個孕育著變化的時期,新的氣象悄悄出現(xiàn)。整個社會萌生了對科學的崇敬。剛經過“文革”浩劫的中國,科學技術、文化教育都處于百業(yè)凋敝的可悲境地。1978年,鄧小平首次提出“科學技術也是生產力”。同一年,《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同時轉載了《人民文學》上的報告文學――徐遲的《歌德巴赫猜想》。這篇文章迅速喚起了中國人的科學意識,激發(fā)了全國人民尤其是年輕人對于科學的無比熱情。陳景潤成為七八十年代年輕人最崇敬的人物之一,“向科學進軍”也成為那個時代最鼓舞人心的口號。它所造成的影響之一,是后來的許多孩子在被問到“長大后做什么時”都會鏗鏘有力地回答“當科學家”。陳景潤就成為國人民族振興愿望的一個投射對象。陳景潤身上所表現(xiàn)出的對于科學的投入、執(zhí)著、嚴謹以及愛國主義的激情,使經歷了“文革”動蕩的國人深受感染,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科學的價值和魅力。在偶像的感召下,許多年輕人懷著科技報國的激情,投身科學研究的領域。
另一個新鮮的面孔是來自臺灣的鄧麗君。她那清甜圓潤、纏綿柔情的歌聲,讓大陸聽慣了激昂高亢的革命歌曲的年輕人耳目一新。長期以來,整個社會的歌曲都是以表達集體主義、革命主義情感為要義的。人們是第一次從鄧麗君那里知道,還有這種可以傾訴個人情感、帶著微微頹廢和憂傷的旋律存在。以鄧麗君為代表的港臺流行歌曲迎合了當時人們對于集體主義的某種厭倦,以及對個體生活的某些向往,從而迅速在年輕人當中廣泛流傳。無疑,它也同時遭到了權威們的大面積抨擊,被斥為“靡靡之音”。這是一個醞釀著變革的時代,在新與舊的沖突矛盾中,鄧麗君的歌曲算得上是一個帶有變革色彩的符號。
嚴格來講,陳景潤和鄧麗君的影響都是起自70年代末,但貫穿了整個80年代的。
80年代,是一個春回大地的年代,仿佛一夜之間,萬物復蘇,蓬勃生長。偶像也一樣,這個時期的偶像如同雨后春筍,從社會的各行各業(yè)冒出來,令人應接不暇。
上世紀80年代的偶像,可以分為兩種類別:一種是傳統(tǒng)的社會道德楷模。他們當中有身殘志堅的“中國保爾”張海迪,救火犧牲的少年英雄賴寧,還有為救掉進糞坑的大爺而犧牲的張華。這些偶像,以他們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繼續(xù)成為大眾景仰和學習的對象。
另一類偶像則是在各行各業(yè)取得輝煌成就的成功人士。在體育界,中國女排以“五連冠”為中國人找回了自信和驕傲,成為萬眾仰慕的焦點。在中國剛剛開始試探著向世界打開國門的時刻,在中國人陡然意識到自己與世界的差距而變得失落和彷徨時,女排的奮力拼搏和輝煌成就,向世界宣告了中華民族崛起的信心和能力。實力、拼搏、一往無前、永不言敗,女排精神已經成為一個熠熠生輝的符號,成為全民族的精神財富。
80年代同時是一個充滿迷惘的年代。剛剛從“十年浩劫”中走出來的國人,不知道前方的道路究竟在哪里。于是,人們選擇了文學。通過文學反思過去的深重災難,探求未來的光明道路。人們在文學中傾訴憂傷、撫慰傷口;也在文學中重新探求人性的真、善、美,尋找民族與國家振興的希望。顧城、北島、舒婷等詩人成為無數(shù)文學青年心目中的偶像。同時,來自港臺的金庸、三毛、瓊瑤也在內地產生了一大批“迷”和跟隨者。
港臺娛樂明星也在這一時期大量涌入內地,使國人形成了早期的明星崇拜:1983年香港無線的《射雕英雄傳》讓國人記住了那個惟妙惟肖的黃蓉――翁美玲;一部《上海灘》奠定了周潤發(fā)的天王地位。這個時期的港臺歌星有BEYOND、張雨生、費翔以及以一曲《我的中國心》傳唱大江南北的張明敏等等。
與六七十年代相比,80年代的“偶像”概念更加寬泛:它越出了傳統(tǒng)學習型偶像的范圍,增加了愛慕型的偶像。過去的英雄人物是生產型偶像,而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消費型的偶像――娛樂明星。偶像的作用不再像昔日那樣一呼百應,全民崇拜。從這一時期開始,偶像已經走向多元化。
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社會走向更加多元化。這一時期每個偶像持續(xù)的時間越來越短,往往是“各領風騷兩三年”。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早期,在思想解放浪潮下,社會文化的叛逆者成為年輕人崇拜的對象。崔健和羅大佑是早期的叛逆者,他們對現(xiàn)實社會發(fā)出了批判的聲音,表達對時代的清醒思考,因此很快成為年輕人心目中的偶像。崔健憑借《一無所有》成為“中國搖滾第一人”、“搖滾教父”!兑粺o所有》里表達的情緒吻合了那個時代人們的心態(tài)――那是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舊的觀念正被一步步打破,而新的觀念和價值體系尚未建立,那代人的精神好像被洗劫一空,“一無所有”是上世紀80年代青年茫然無助的最好寫照。崔健的音樂和歌曲唱出了在極速變化的政治、經濟、社會環(huán)境下成長的年輕一代的彷徨、對真實和人性解放的渴望。
而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社會文化進入了一個顛覆傳統(tǒng)與精英主義、消解一切深度和意義的“無厘頭”時代。在這個時代,周星馳和王朔成為叛逆的英雄,他們以嘲弄一切正經事物、調侃一切權威和正統(tǒng)的游戲態(tài)度成為了青年的新偶像。在滿足了物質生活的需求之后,世俗化、大眾化的文化消費取代了過去有思想深度的文化形式。青少年的偶像主要是來自港臺的娛樂明星,張國榮、梅艷芳、王菲、周杰倫、四大天王、F4等等,娛樂明星通過各種媒體占據(jù)了青少年的眼球和感官。
另一種趨向則是對“實用型”偶像的崇拜,對于成功、財富的向往使一大批知識英雄、企業(yè)家成為青年的新偶像。屬于同齡人的80后作家也成為年輕人心中新的偶像。韓寒、郭敬明等人成為文學領域的明星。
21世紀,中國進入了平民偶像時代!俺壟暋被鹆2005年的盛夏,沸騰了整個傳媒界,芙蓉姐姐、“我型我秀”、“夢想中國”的大紅大紫,不僅讓所有參與其中的“大眾評審”進行了一次徹徹底底的意見發(fā)布和情感宣泄,也滿足了無數(shù)平民“麻雀變鳳凰”的夢想。李宇春,周筆暢……這些原本默默無聞的孩子一夜成名,贏得無數(shù)人的關注和青睞。來自貧寒家庭的普通學子洪戰(zhàn)輝,河南的普通民工魏青剛,李學生,湖南的一名普通導游文花枝……這些來自草根階層的普通人感動了整個中國,成為社會學習的榜樣。
重塑我們的時代偶像
2005年末,23歲的懷化學院大三學生洪戰(zhàn)輝和他的妹妹“小不點”的故事成為各大平面媒體和網(wǎng)站的重磅“催淚彈”,眼淚、感動、榜樣,成為留言者們使用頻率最高的幾個詞語。良知,道德,仁愛之心,責任感,無憂無懼、不卑不亢、自強不息,將洪戰(zhàn)輝推到了央視2005年感動中國人物的高度。
在超女已經成為上世紀80后新生代精神生活和精神偶像的一個固定符號的時候,23歲的洪戰(zhàn)輝在公眾面前被逐漸推上了榜樣的位置顯得有些突兀。超女迷們大概不知道洪戰(zhàn)輝是誰,整日忙于學業(yè)和照顧妹妹的洪戰(zhàn)輝,也無暇理會超女們的演唱會與走秀。超女代表的是一種不涉道德的平民英雄文化,洪戰(zhàn)輝代表的則是凡人的不平凡的親情與韌性,但在公眾眼里,這已然成為80年代后的新生代人們的兩種精神偶像,緊密地影響著年輕人的價值取向。在無數(shù)人對此事件的關注里,一種質樸的根植于底層的“道”的榜樣真實存在著。
在門戶網(wǎng)站新浪網(wǎng)推出的調查“我們更需要哪一種榜樣”中,共有2730人參與。2421人更青睞在平凡中實踐生命意義的洪戰(zhàn)輝類作為自己的社會偶像,占到88.68%,將超女作為偶像僅有42人,占被調查者的1.54%。占被調查者92.82%的2534人認為,社會和民族更需要“在平凡中書寫不平凡”的榜樣,選擇更需要“時髦前衛(wèi)、能創(chuàng)造引領時尚潮流”類榜樣的僅占3.41%,為93人。一位留言者說:“在這個年輕人極度地以自我為中心的年代,洪戰(zhàn)輝這種人格和精神太彌足珍貴了。感謝他讓我們找回了逐漸失去的品格和信念。作為同齡人,我將以他為榜樣,把關愛送給每一個需要的人!
然而本刊編制的一份調查問卷則出現(xiàn)了另外一種結果。面對關于能否選擇集中國傳統(tǒng)美德“仁愛孝悌”、“自強不息”于一身的洪戰(zhàn)輝作為偶像的問題,100名年齡在13~18歲的中學生,只有36人做了肯定回答,比例僅為36%。與此相印證的數(shù)據(jù)是,團中央宣傳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期對不同地區(qū)的2710名大中學生就偶像崇拜現(xiàn)象的調查表明:被調查的青少年中,有50%的人承認有過特別喜歡、崇拜某個“明星”的經歷;有34.5%的人承認自己正在崇拜某個“明星”。在崇拜的偶像中,99%以上是影視界和體育界“明星”。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們的教育越來越趨向浮躁,趨向于功利主義。舍去做人的根本道德,而重視人的智力的無限開發(fā),舍其本而求末,未之有也。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洪戰(zhàn)輝的出現(xiàn)事實上更應該說是“道德精神”的出現(xiàn),但是現(xiàn)在的部分青少年追求更多的卻是所謂的“成功”和物欲,他們怎么可能輕易地把洪戰(zhàn)輝作為偶像來崇拜?什么樣的教育孕育什么樣的時代偶像,洪戰(zhàn)輝的“道德精神”若想深入人心,改變當前教育現(xiàn)狀是當務之急。
青少年選擇偶像時對洪戰(zhàn)輝的冷落,實際上意味著道德偶像和道德教育的部分缺失。洪戰(zhàn)輝事件引起的整個國民心靈震撼之后引發(fā)的一個問題是,中國的青少年一代到底該接受什么樣的基礎教育,和重塑偶像的過程?偶像的力量是無窮的。從原始的圖騰崇拜衍生而來的偶像文化,在其初期就透露出偶像形成過程中,必須涵蓋一定的精神意義和文化內核,是宗教、道德、思想的文化反映,是被崇拜、膜拜的對象。但是不同以往的是,現(xiàn)在的偶像已經消逝了敬畏的崇高的情感,在媒體的積極介入下甚至越來越“平民化”。在媚俗的大眾文化和商業(yè)利益的推動下,“消費型”的娛樂偶像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流。不需要反思、不需要追問、不需要價值和意義。太單一類型的偶像崇拜,無疑會帶來深層的精神貧血。一代青少年一代偶像,什么樣的偶像最終也會影響到什么樣的青少年。
社會需要偶像。人民需要偶像。國家需要偶像。在我國新時期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增強偶像的文化內涵,提高偶像的價值層次,使之上升到民族精神、國家象征的高度,我們還有許許多多工作要做。政府和媒體應該積極推行“以德行為本、以知識為謀”的理念,樹立真正的道德偶像、精神偶像、精英偶像,引導青少年一代選擇最代表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偶像。
□ 背景?盤點
中國時代偶像百人榜
□ 公眾表達
“偶像”訪談
著名青少年專家孫云曉:青少年需要偶像,社會需要偶像。時代推崇什么樣的偶像,就會創(chuàng)造什么樣的未來。當今的青少年決定未來的中國。他們今日的追尋決定日后中國人的素質。因此,如何給正處于明星崇拜期的青少年以正確的影響,這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新華網(wǎng)網(wǎng)友“一笑而過”:偶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個人的愛好、個性、審美觀、環(huán)境不同而各異。對青少年而言,尋找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不僅能激勵他們學習社會角色的熱情,而且也填補了個人成長過程中的情感空虛。
中山大學學生張君:對大學生來說,偶像有兩個層次,一是感性層面的偶像,就是你喜歡誰;二是理性層面的偶像:你希望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的偶像觀應該上升到能指引人生發(fā)展的路向的第二層面,而不能僅僅停留在生活化的娛樂明星追捧上!
共青團廣東省委副書記張春生:青少年崇拜偶像、追星本身并不是一件壞事,關鍵在于青少年追什么星,崇拜怎么樣的偶像。偶像的力量是強大的,偶像的個人形象、思維方式以及言行都會對青少年的思想認知、價值判斷和行動產生直接的影響。
某黨報編輯鐘信誠:從雷鋒到楊利偉,時代在變,但是從他們身上傳遞出來的民族精神沒有變,最吸引中國青年們的精神內核沒有變。
某保險公司經理劉德:洪戰(zhàn)輝,魏青剛,呂曦東,文花枝……這些有著崇高道德的普通人,讓國人感受到了一種有別于時尚、前衛(wèi)形象之外的偶像力量。在這個需要重塑信仰和精神的社會中,希望他們的“道德”精神能和雷鋒的“奉獻”精神一樣,在21世紀成為全體國人的民族精神。
湖南女子大學許特勤教授:偶像崇拜是人們將自己內心的愿望、欲求、理想、情感和信念向外投射和放大,本質上是一種深層自我表現(xiàn)的實現(xiàn)化、人格化、理想化。
阿爾卡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劉江南:其實,我們心目中的偶像,是我們站在哈哈鏡前面照出來的那個影像,是我們的一種真切而急迫的渴望。每一個人都在期待著另外一個人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一個影子給我們勇氣和理智,鼓勵和安慰。我們不再孤獨和傷感,因為在風雨中我們看見了自己的夢,自己的信仰。
深圳市某外貿公司員工李姿瑞: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的背景下,崇拜者們選擇偶像的標準和崇拜方式也不同,但歸根結底,偶像崇拜是一種精神活動,如果崇拜得過于物質化,不分優(yōu)劣,那這種精神活動在我們成長的記憶中保存的價值也就小得多了。
長沙市工商局退休干部魯強:幾代中國人是受英雄偶像的影響成長起來的。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就有許多忠臣、孝子、義士被稱道,也有許多的民間英雄被贊頌,在我們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更涌現(xiàn)出了不少的英雄人物,被人們景仰。我們要好好珍惜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武漢市某報社資深編輯羅加南:偶像分為生產型偶像和消費型偶像。生產型偶像為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促進生產力發(fā)展,其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境界也提升了整個社會甚至整個時代的精神素質,代表了當時社會的價值和理想。消費型偶像是消費型文化、快餐文化的產物,是一種時髦的追求,如歌星、影星等,在信息時代,借助現(xiàn)代傳媒的強大力量,社會制造出一批又一批新的偶像,青少年對這些偶像的追隨往往停留在感性的層面,如服裝、語言、容貌等。社會要多宣揚生產型偶像,豐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本刊誠征“獨家策劃”選題
《獨家策劃》是本刊的旗幟,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越來越強烈的關注。
為了把《獨家策劃》的專題做得更加貼近現(xiàn)實、貼近讀者、貼近生活,本刊真誠向廣大讀者、作者征集“獨家策劃”選題。
本刊的“獨家策劃”專題要求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尋找當下讀者最感興趣、最想討論、最易共鳴的選題;切口要小,意義要大,角度要新,思想要深;整個策劃要做到獨到、獨特、獨家,表現(xiàn)出厚重、厚實、厚道的品格。
如果您對本刊的“獨家策劃”有興趣,請您把您所想到的選題寫一個500字左右的策劃提綱(包括大主題、主要觀點和總體框架等)告訴本刊:信件寄本刊總編收,電子郵件請發(fā)至luomanyuan@times-monthly.com。本刊對采用選題的提出者給予重獎;對有策劃執(zhí)行能力的作者,本刊將聘其為特約作者或特約編輯,加盟到本刊的采編隊伍中來。
我們等待著一個個讓人怦然心動的選題出現(xiàn);我們期望一個個策劃高手的智慧在本刊展現(xiàn)。
《時代郵刊》編輯部
2006年5月1日
相關熱詞搜索:中國 偶像 印象 中國時代偶像印象檔案 新時代中國印象 x檔案第一季影評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