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琴情緣 “琴”“島”情緣
發(fā)布時間:2020-03-11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青島是一個年輕的城市,從1891年建市至今總共才有117年的歷史,可是小提琴在青島的歷史,幾乎可以和“市齡”相等。 《膠海關十年報告(1902~1911年)》中記:“美麗的海水浴場……每日下午有演奏音樂的管弦樂隊”。這就是青島歷史上關于小提琴活動的一些記載。德國侵占青島后, 外國人居住區(qū),西洋音樂盛行,教堂的建立,使教會音樂也開始興起。小提琴、鍵盤樂器等西洋樂器的演奏技法,亦逐漸傳入青島。日本第一次侵占時期,則是日本音樂、西洋音樂、中國民族音樂鼎立的時期。譚抒真先生,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性人物。譚抒真先生1907年生于青島,作醫(yī)生的父親譚子東喜歡小提琴,經常在家演奏一些宗教性的小提琴曲,受其影響,譚抒真先生從小就喜歡上了小提琴,曾先后師從穆志清及歐魯普、霍洛舍夫斯基、施特勞斯、柯尼希、富華、衛(wèi)登堡,后考入北京匯文學校,1925年在上海被劉海粟聘任為上海美專小提琴教授并負責樂隊課。1927年春,他加入上海交響樂團的前身―――上海工部局交響樂團,成為這支遠東歷史最久的交響樂團的第一位中國演奏員。1947年,他受聘于國立上海音專任小提琴教授。
北洋政府統(tǒng)治和南京國民政府第一次統(tǒng)治時期,青島市立中學(現(xiàn)1中)、禮賢中學(現(xiàn)9中)、文德女中(現(xiàn)8中)、圣功女中(現(xiàn)7中)等普遍設立了音樂課,一批專職音樂教師為普及音樂、培養(yǎng)音樂人才,發(fā)起成立了青島音樂會,組織和協(xié)調各學校音樂活動,舉辦小型音樂會。暑假期間,青島音樂會組織外地音樂家和市內音樂愛好者,進行交流和演出。1930年即墨縣立中學舉行音樂會,就有青島音樂工作者王玫、譚抒真參加,并演奏了三個小時。上世紀30年代中期,青島音樂工作者組織上海音樂家在福祿壽電影院(現(xiàn)紅星電影院)利用放映間隙舉辦音樂演奏會,開創(chuàng)了在電影院內舉辦器樂演奏會的先例。
西洋樂器的制作在這一時期也有了發(fā)展。1935年,王玫在青島制成了中國第一把小提琴。青島音樂工作者還翻譯了《蘇聯(lián)新音樂史》、《大音樂家的愛》等。這一時期,青島市還有以外國僑民為主的業(yè)余西洋管弦樂團,成員二三十人,演奏的多是歐洲的古典名曲。
日本第二次侵占時期,青島殖民當局推行殖民文化,民族音樂遭到壓制和摧殘。青島殖民當局和日本人的學校以及日僑團體都有管樂隊,日本器樂曲和歌曲充斥樂壇。歐洲僑民組織的青島交響管弦樂團,主要演奏西洋著名樂曲,聽眾多為外國人。
南京國民政府第二次統(tǒng)治時期,青島各大、中學校都有音樂團體成立。山東大學(后遷濟南)成立了大眾歌詠團,青島市立中學組成了聯(lián)合歌詠團,教會辦的中學也組成了中華基督教唱詩班,后又擴充為歌詠隊,崇德中學(現(xiàn)為11中學)成立了口琴隊,社會上還成立了溪音歌詠隊。山東大學的大眾歌詠團后來發(fā)展為大眾音樂團,成為中共青島地下組織領導下的音樂社團,經常參加活動的有100余人,演出的多為政治色彩濃烈、戰(zhàn)斗力強的音樂作品,有《你是燈塔》、《跌倒算什么》、《山那邊好地方》等。1949年春,為慶祝營救被捕學生的勝利,迎接黎明,迎接解放,在中共青島地下組織的領導下,以大眾音樂團為主吸收校外音樂團體參加,舉辦了為期7天的“大團圓晚會”。這次演出活動,團結了學生,促進了學生運動的發(fā)展。
也就是在解放前后的一個時期,小提琴的教學與普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畢業(yè)于日本武藏野音樂學校的金圣樂先生來到了青島,他專攻小提琴和理論作曲。他在青島的小提琴學生有:張家林、王宏光、劉鋼、段存洲、呂超青、曹修杰、陣玉亭、竇士杰、呂錫悅、王偉、徐學圣、王本俊、宮永昌、冷文聚等等。音樂理論和其他音樂學的學生有:現(xiàn)為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中國音樂基礎理論的權威李重光先生;現(xiàn)為山東師范大學教授、著名指揮家隋星橋先生;前青島音樂家協(xié)會主席冷宣君、青島教育名家徐學圣、青師大聲樂副教授王可?、陳桂美;現(xiàn)為中央樂團作曲家的郭承志;中國優(yōu)秀小學音樂教師韓茜斐;先后在曲阜師范大學、煙臺師范大學任聲樂系教授的高元瑞等等,中央民族大學教授、作曲家呂紹恩先生也受到過金先生的教誨。金先生在青島的日子里,實實在在的是廣泛地播下了小提琴演奏和音樂學的種子。
在這個時期從事小提琴教學的還有人稱董牧師的董繼亭先生,在他的門下,培養(yǎng)出了原北海艦隊文工團的首席小提琴演奏家王福山,原青島歌舞團的首席小提琴演奏家宮振邦,江崇志和中提琴演奏家張寶鑒。他的兩個兒子董維光、董維亮分別是中央樂團和中國煤礦文工團的大提琴家,還有山東省交響樂團的大提琴演奏家周承瑞,北海艦隊文工團的劉國嵐,原青島市文工團的袁勝偉,以及王乙、鄧賓雁等等。
師從馬思聰先生的遲劍松先生和1941年畢業(yè)于京華藝術學院音樂系小提琴專業(yè)的李錚先生也對青島的小提琴教學做出了相當?shù)呢暙I。
這個時期,從青島走出去的譚抒真先生擔任了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管弦系主任等職。他以演奏家的豐富經驗,對學生因材施教,開創(chuàng)領導了新中國的小提琴教育事業(yè)。他從教的77年,是中國小提琴事業(yè)從啟蒙狀態(tài)發(fā)展到世界矚目、跨入世界一流的77年。他的名字和中國的小提琴事業(yè)緊密相連。
青島解放后,音樂活動發(fā)展迅速,國內外著名音樂家和外國樂團紛紛到青島舉辦音樂會。著名音樂家、中央音樂學院院長馬思聰在青島影劇院舉行了小提琴演奏會,鋼琴伴奏是他的夫人王嘉理。演出的節(jié)目有《愛的煩惱》、《匈牙利狂歡節(jié)》、《狂想圓舞曲》等。1956年,以維利?考夫曼為團長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柏林人民警察樂團來到青島,9月1日至3日,連續(xù)為青島市民演奏。1958年5月,中央廣播樂團巡回演出音樂會在工人劇場舉行,樂團藝術指導蘇聯(lián)國家大劇院男高音歌唱家、俄羅斯功勛演員、斯大林獎金獲得者珂納托里?奧爾弗諾夫參加了演出,并舉行了獨唱音樂會。觀摩與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對青島的音樂教育,特別是小提琴教育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文革”期間,幾乎所有的單位、工作都失去了正常的規(guī)律。也許這就是青島的傳統(tǒng),也許當時的“宣傳隊”是一種時髦,也許是可以通過報考文藝團體找到工作的原因,學習小提琴的熱情卻是有增無減,那個時候,走在青島的街道上,很容易就可以聽到練習小提琴的聲音,這個時候的練琴者已經是上面所提到的幾位老師學生的學生了,其佼佼者有邱杰、王松蓀和青島海信交響樂團的首席張大健等。
改革開放以后,從青島走出去并且成為省、全國、乃至世界級水準的小提琴演奏家很多,如呂思清、李傳韻、竇君怡、陳立新、劉揚、劉玉霞、李安棟、王凱平、曹海、劉泠等等,在世界各地、在全國以及各省市院團的青島籍小提琴演奏員,更是不勝枚舉。
現(xiàn)在,老一代小提琴教育家大多已經過世,當年的學生都已經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他們現(xiàn)在多數(shù)還在教學,還在為青島的小提琴事業(yè)努力工作,他們的學生也已經是中年了,還有全國各地交流來青島的演奏家,以及全國各大音樂學院的小提琴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尤其是這些年在青島的各大高校里,有的建立了音樂學院,有的建立了藝術學院,均有小提琴專業(yè),這無疑是對青島的小提琴發(fā)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2005年9月,中國國際小提琴比賽在青島奏響華彩樂章,并永久落戶青島,不僅使青島擁有了一個美麗的音樂節(jié)日,更點燃了青島市打造“音樂之島”的夢想。
我們期待著,這個幾乎與青島這座美麗的城市同齡的小提琴事業(yè)取得更大的輝煌。
Qingdao is a young city. From 1891 when the city was established to the present, Qingdao has only been in existence for 115 years. However, the history of the violin in Qingdao is almost as long as that of the city itself.After the German army occupied Qingdao in 1897, western music was popular in the foreigners" residential areas. In the wak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urches, church music became popular. Consequently, the performance on such western musical instruments as violin and keyboard instruments gradually spread to Qingdao. After Japan occupied Qingdao in 1914 for the first time, Japanese music, western music and Chinese national music were all in existence in Qingdao.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Northern Warlords Government (1912-1927) and the first period of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1927-1937), with a view to popularizing music and training musical talents, a group of professional musical teachers established Qingdao Music Association, which was engaged in organizing the musical activities in the local schools and holding small concerts.
When Japan occupied Qingdao for the second time from 1938 to 1945, the colonial government, the Japanese school and the Japanese organizations all had wind bands, so Japanese music and songs were popular in Qingdao. The Qingdao Symphony Orchestra established by the Europeans was mainly engaged in performing famous western music and most of the audience was foreigners.
During the second period of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1945-1949), the universities and middle schools in Qingdao all established their own musical organizations.
During the period before and after China was liberated in 1949, the teaching and popularization of violin had been further developed in Qingdao.
When Jin Shengyue came to Qingdao, he specialized in violin and composing music. Moreover, he trained a multitude of students who later exerte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violin teaching in Qingdao.
After Qingdao was liberated in 1949, the musical activities developed rapidly. Domestic and overseas musicians and foreign orchestras flocked to Qingdao to hold concerts. Since Qingdao implemented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ies, many violinists from Qingdao, such as Lu Siqing, Li Chuanyun, Dou Junyi, Chen Lixin, and Liu Ling, have become famous nationwide or worldwide. Many violinists from Qingdao are now working in orchestras and theatr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In September 2005,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Violin Competition was held in Qingdao and continues to be held regularly in this city. Since then, Qingdao not only has a beautiful musical festival, but also one that inspires Qingdao"s dream to turn itself into an "Island of Music."
相關熱詞搜索:情緣 “琴”“島”情緣 琴島情緣txt下載 琴島情緣全文閱讀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