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倫斯困局:尤倫斯
發(fā)布時間:2020-03-25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上月中旬,當比利時收藏家尤倫斯男爵透露有意把其設立的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轉(zhuǎn)手后,立即在中國當代藝術界引起震動,因為尤倫斯是和?瞬⒎Q的海外兩大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尤倫斯開設的藝術中心在過去五年堪稱中國最活躍的當代藝術場館,也是著名798藝術區(qū)標志性的藝術機構。由于尤倫斯同期也把其收藏的150件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委托給香港、北京的拍賣公司在今春出售,從而引發(fā)了關于他要撤離中國并清盤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的疑慮。
陰謀論者開始懷疑他當初開設藝術中心就是為了炒作藏品;權力論者則樂觀地說,這表明了西方藏家爭奪中國藝術話語權的努力已經(jīng)失敗;批判論者則聲稱:尤倫斯男爵已經(jīng)對中國當代藝術失望透頂――以致尤倫斯不得不澄清他還在繼續(xù)收藏中國年輕藝術家的作品,而且他目前正嘗試給藝術中心引入更多的贊助者來擔任董事,從而延續(xù)它的存在。
種種言論雖然不乏猜測之詞,卻也反映出“尤倫斯事件”在當代藝術界受矚目的程度,實質(zhì)上,讓藝術界焦慮的并不僅僅是尤倫斯的去向,還包括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中的問題以及不確定的未來。
理想收藏家的撤離
由于在宣告要以某種方式退出藝術中心運營的同時,尤倫斯也在批量出售其當代藝術收藏――部分作品曾在UCCA創(chuàng)辦初期舉辦的“85新潮”、“我們的未來――尤倫斯基金會收藏展”等展覽中露面,因此引發(fā)開藝術中心、辦展覽就是為拍賣作鋪墊的懷疑。這種說法看上去臆測為多,因為大動干戈開個藝術中心的花費可比辦幾個展覽花的錢要多得多,這可不符合商業(yè)算計。
就出售藏品而言,一個人買賣商品獲利在今天的商業(yè)社會中司空見慣,不過對很多藝術圈中人來說,他們期待的“收藏家”應該是具有特殊的文化品位和耐心,買進藝術家的作品應該長期持有,然后,或者開設自己的美術館,或者捐贈給公共文化機構,或者傳給子女,下下之策才是老眼昏花的時候賣掉這批藏品。
四年之前的尤倫斯似乎一直在扮演“理想收藏家”的角色,從1980年代末開始,他陸續(xù)收藏了近千件中國古代和當代藝術品,還開設非營利藝術機構UCCA試圖進一步推介當代藝術。就我和尤倫斯夫婦有限的幾次接觸而言,尤倫斯那時應該沒有外界想象的、為如今拍賣作鋪墊的深謀遠慮,2007年他們決定自費開設藝術中心時,似乎是懷著一番沖動――隨著奧運會的臨近,中國正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門話題,參與其中可以帶來更多的關注目光,可是他沒有料到的是運轉(zhuǎn)這個藝術中心需要源源不斷的投入,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小的負擔,而且隨后2008年的金融危機可能對他的生意有嚴重影響,加上他的子女對藝術收藏并無興趣,于是在2008年的年末,他就開始尋找能夠整體買下藏品和藝術中心的買家,這對他的藏品和藝術中心來說都是較佳的選擇。
當時盛傳他開價2億美金,顯然在那個金融危機正鬧得全球人心惶惶的時刻,他沒能如愿。也是在2009年春季,他開始分批賣出宋徽宗《寫生珍禽圖》等古代繪畫收藏,兩年來陸續(xù)拍賣金額超過4.5億人民幣,到2011年的春季則輪到了當代藝術作品,他把自己收藏中的近150件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分別委托香港蘇富比和北京保利拍賣公司拍賣,預計將拍得近2億人民幣。
如今的一大趨勢,是新興收藏家群體越來越重視藝術品的投資價值,很多人兼有藝術收藏者和投資者的角色。困擾部分藝術家和畫廊的也許是如何分辨“長期持有型收藏家”和“短期持有型投資者”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品擁有者,因為他們一般會以市場價出售作品給投資者,但更愿意給“收藏家”更低的折扣和更精彩的作品,收藏家也有默契地不會立即轉(zhuǎn)售作品――我想至少收藏十年是個合適的標準。
但要弄清楚一個人的身份并不容易,很多藝術投資人還會記得幾年前發(fā)生的仕丹萊收藏基金(Estella Collection)丑聞。幾位美國投資者出錢設立仕丹萊基金,畫商邁克爾?高德尤斯出面操作,號稱是給一位西方富豪物色長期持有的藏品――“部分作品還要捐獻給一些頂級博物館”,他們得以在2005年到2007年間從中國的藝術家和畫廊手中以較低的價格買到兩百多件作品,然后安排在丹麥、以色列的博物館展出并出版畫冊――曾由大型美術館收藏或展出,得到著名書刊評論和記錄的作品都有助藝術品的“價值評估”――緊接著他們就把這批作品整體轉(zhuǎn)售給紐約畫商威廉?阿奎維拉,從中大賺一筆,之后阿奎維拉又委托蘇富比于2008年分別在香港和紐約拍賣這批作品。這個丑聞曝光后,藝術家、博物館感到受到了欺騙,對這類事情開始敏感起來。
比起仕丹萊基金以及英國畫商薩奇三五年的短線投資操作,尤倫斯男爵對中國當代油畫和當代藝術的收藏持續(xù)長達二十年,而且冒險成立了藝術中心推廣,仍算得上對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有所貢獻――盡管可能與部分藝術家的期望還有距離。而從投資的效益來說,他當年以數(shù)千、數(shù)萬美金買進的作品如今拍出幾十萬、上百萬,收益也令人眼紅,但此一時彼一時,在2004年以前,中國當代藝術的價格普遍很低,當時愿意買進的藏家寥寥,幾千美金對很多藝術家來說就是筆大錢,人錢兩訖后的一二十年,藏家撞上好世道賣了大錢也屬正常,就好像商業(yè)界的風險投資一樣。
非營利機構的制度短板
2007年11月UCCA開幕之時它號稱是中國第一座國際性的當代藝術中心,也是外國資本在中國設立的第一座大型藝術機構,過去幾年曾舉辦了十多個有影響的大型展覽和眾多小型展覽、藝術講座和藝術教育活動,已經(jīng)在中國正在進行中的藝術史留下了濃重的痕跡。
UCCA的確帶來了新風氣――舉辦大中型的藝術展覽、多姿多彩的藝術教育活動、有特色的特許藝術品出售等等。不過尤倫斯藝術中心的發(fā)展策略隨著尤倫斯男爵的財政考慮而不斷調(diào)整的軌跡也分外明顯:開始他雄心勃勃地舉辦85新潮、黃永的展覽,然后創(chuàng)始館長費大為等遭遇去職,換了新的館長的UCCA很快就向商業(yè)利益作更多的讓步,比如舉辦和奧迪汽車有關的藝術展覽以獲得贊助費用,近來更是傳出舉辦畫廊贊助展覽的傳聞――這說明了藝術中心一直面臨著財政壓力,尤倫斯本人在2008年期望藝術中心盡快形成自我造血功能,但這個目標看來從沒有達到過,這也讓部分藝術界人士開始懷疑它的“非營利性質(zhì)”。
現(xiàn)在的UCCA越來越傾向于舉辦時尚性展覽以及和畫廊展開緊密的合作,似乎表明現(xiàn)在的放棄了從歷史性的、學術性的角度來推介中國以及國際藝術的可能性,而且,它的各種展覽的策劃者多是館長本人,這也算是當代藝術世界的特例,這有失他們最初定立的高標準。
除了尤倫斯本身對長期運作藝術中心有欠準備之外,他還面臨著中國式難題:中國政府對非營利機構設立有嚴格的管制,這導致它實質(zhì)上無法在中國注冊成非營利機構,只能以納稅的營利公司形式運營藝術中心,此外,舉辦國際藝術展覽也必須通過中方有資質(zhì)的企業(yè)、機構報文化部審批,這也造成額外的制約和支出。況且,長期以來因為嚴格的管制環(huán)境,中國的非營利基金會以及企業(yè)贊助發(fā)育緩慢,個人和企業(yè)對公共事務的參與、贊助的熱度不足,這讓私人設立的藝術機構實現(xiàn)社會化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國內(nèi)漸漸興盛的民營美術館其實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不過由于它們多舉辦國內(nèi)、中小型的展覽,而且絕大多數(shù)展覽是以出租場地形式或者獲得一兩件作品為條件,甚至有獲利的可能性,他們的問題也就有了中國式的應對辦法。
于是乎,從理想的角度來說,UCCA盡管漸有偏離非營利性質(zhì)的嫌疑,但從現(xiàn)實的角度而言,它比國內(nèi)絕大多數(shù)民營美術館乃至公共美術館都更接近非營利機構的定位。這樣一個藝術機構過去不到五年的存在以及現(xiàn)在面臨的不確定未來,是當代中國藝術機構生存方式的一種寫照,也是今天中國當代藝術體制基本面的體現(xiàn)――盡管營利性的畫廊、拍賣行和藝術家都分外活躍,藝術市場也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迅速有恢復性增長,但過去二十年發(fā)展過程中的短板仍持續(xù)存在:沒有非營利的民間藝術基金會、美術館體系的有力支撐,甚至也沒有獲得國家控制的公共美術館和學院體系的完全接納。而卡在重重矛盾之間的UCCA,似乎必然會有這樣一個懸在空中的未來。
搶奪話語權失。
與此有關的則是關于中國當代藝術話語權的問題――199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的藏家絕大部分是歐美人,這的確誘導很多藝術家針對外國藏家、外國策展人的趣味進行創(chuàng)作的傾向,這是政治波普大為流行的主要原因,不過2004年以來隨著國內(nèi)藝術市場的井噴和收藏者的增加,這一趨勢已經(jīng)得到部分的矯正。實際上,隨著對中國和中國當代藝術認識的深化,所謂的“西方趣味”內(nèi)部也在不斷分化,從2008年以來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認知也更為多元化。
不過,尤倫斯先生開設藝術中心也許并非是為了搶奪話語權――這更多是為了樹立敵人而虛擬的一個詞――在我的印象中,他比多數(shù)國內(nèi)藏家要老實,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開始收藏的主要是中國古典繪畫和艾軒、陳逸飛等創(chuàng)作的寫實、抒情氣息的油畫,以后是逐漸轉(zhuǎn)向當代藝術,可見他的藝術趣味的寬泛,并不強烈推崇某個當代藝術流派。而他設立的藝術中心給他惹來的麻煩似乎比掙得的榮譽要多,也沒看出他因此主導了中國當代藝術的走向。從他們舉辦的展覽看也是各個流派的藝術家都曾登場,并不算太偏頗,而從尤倫斯的各種展覽中得益最大的并非尤倫斯,而是藝術家們,他們獲得了更多國內(nèi)外藝術收藏者、藝術愛好者的關注。
更為關鍵的是,隨著國內(nèi)的民營當代藝術機構的增多,互相競爭的局面讓藝術創(chuàng)作的多元化趨勢更為明顯,很難說某一機構或某一人就可以左右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即便尤倫斯賣出他的收藏,也并不影響當代藝術的繼續(xù)發(fā)展――因為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一個比十年前大得多的收藏市場,單一買家的影響力在持續(xù)下降。
在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從尤倫斯事件出發(fā)談“話語權”似乎只是個別藝術圈人士從長期的“弱者心態(tài)”出發(fā)產(chǎn)生的臆想以及針對國內(nèi)藝術現(xiàn)實出發(fā)的焦慮,真正的問題卻還是那個一直困擾我們的老問題:社會整體氛圍和管制系統(tǒng)導致的普遍性問題讓民間的先行者――包括“外來的和尚”――遭遇到種種掣肘,主事者憑借自己可以利用的資源全力謀生,才有機會僥幸存活下去獲得更大的影響力,否則就成為先烈保存在后來者的案例教科書里。
相關熱詞搜索:困局 倫斯 尤倫斯困局 尤倫斯 尤倫斯官網(wǎng)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