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偉,不告訴你哪兒有危險]告訴你開貨車有多危險
發(fā)布時間:2020-04-04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蔡國強曾開玩笑說,汪建偉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當代藝術的活化石”。 最初他以“主流得一塌糊涂”的油畫聞名,隨后轉向當代性更強的媒介,“一步也沒落下”地實踐了裝置、影像、戲劇、行為等各種手法。多年來,“好學”的汪建偉嘗試綜合各種學科與不同媒介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語言,在作品中投射了他對現(xiàn)實世界的警覺,其先鋒性受到諸多重量級國際大展的關注。
今年4至6月,汪建偉的大型多媒體個展《黃燈》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展出,作品以4大章節(jié)呈現(xiàn),每隔十幾天,展廳空間和內(nèi)容便會進行替換:8臺投影儀多角度投放所建立的視覺場;由相互連接的籃球網(wǎng)和上千籃球組成的互動裝置;一系列綜合材料構成的動力循環(huán)系統(tǒng);以及一個“物理上不可能存在的空間”。
很多人眼里,這個長得有點像梁家輝的藝術家,復雜、深奧、愛玩概念、好哲學化表述:“黃燈同時面對兩個正確性的敵人――對綠燈正確性的終止;對紅燈正確性的否定,它在使雙方的惟一性喪失的同時獲得自身的位置――中間狀態(tài)的合法!蓖艚▊フf。他企圖建立一種矛盾與糾結的現(xiàn)場,令事物總處于允許與禁止、主動與被動的過程中,“《黃燈》給出我們身處的這個社會比較準確的一種狀態(tài),這種非;祀s的矛盾是前所未有的!
不但完成了作品,還有100斤糧食收益
1984年,汪建偉的油畫《親愛的媽媽》獲得第6屆全國美展金獎,他向記者回顧了那幅標題極具歌頌意味的成名作,“這是文革真實的故事。我18歲當兵第一次演練,下午挖的戰(zhàn)壕,凌晨3點開始演練,這期間你在戰(zhàn)壕里根本不能動,我惟一的世界就是看天數(shù)星星,回去就跟家人寫信,那個時候就是熬!當時的標準是革命現(xiàn)實主義,藝術源于生活,我覺得這就是我的生活,那幅畫里就是一個人坐在那里寫信,沒有任何多余的動作!
贏得官方最高榮譽后沒幾年,他卻放棄了架上繪畫!啊b置藝術’這個詞是鄭勝天回國后最早帶給我的,此后認識了杜尚,才知道原來現(xiàn)成品可以作為藝術材料;接觸到博伊斯后才發(fā)現(xiàn),人本身是可以作為材料的!我學了十幾年,在一個以技術為王的國度得了金獎,這都是在封閉空間達成的。當我得知裝置這個詞時,那個封閉的體制就毫無意義了?梢哉f,我是中國惟一一個在那個體制里達到這樣的高度、但把它變得毫無意義的人!
“85新潮美術”如火如荼時,汪建偉并沒參與其中。和那些手捧畫冊的美院學生不同,他一頭扎進了?隆柖既、布爾迪厄等人的著作中。浙江美院油畫系修研時的閱讀,直接影響了他日后的創(chuàng)作。期間,他的興趣突然轉向高中時自己最拒絕的科學,在中華書局舊書攤上,他發(fā)現(xiàn)了一塊多錢待處理的《大腦設計》!斑@個題目非常吸引我,在藝術史里沒見過。我第一次感覺到,如果你不回避藝術也是人類全部知識的一部分,那就應該回到另一個邏輯上:為什么不能使用人類的全部知識來思考藝術問題?這是我一個革命性的原點!
90年代,他首先嘗試裝置實驗,制作出《文件-事件》等奇怪的物品。“《文件-事件》完全用程序來傳遞情緒,第一,我認為是不是一定要用看才能呈現(xiàn)藝術?第二,所有材料都有象征意義。2003年日本人出版了我的作品,已經(jīng)是十幾年后了,他們很驚嘆,中國竟然有這種作品!
1994年,汪建偉完成了著名的實驗性藝術項目《循環(huán)•種植》。他回到自己插隊的地方,與當?shù)剞r(nóng)民簽了一個協(xié)議:農(nóng)民拿出一畝地作試驗田,由他提供新品種的種子,農(nóng)民負責播種,風險與收益由雙方共同承擔。結果試驗田畝產(chǎn)800斤,比當?shù)刈罡弋產(chǎn)還多了100斤。汪建偉和那個農(nóng)民把收成分成4份,交公糧、留種、農(nóng)民的口糧、自己的收成。整個種植過程他用傻瓜相機記錄下來,探討以他的“藝術家身份”進入其他領域時所產(chǎn)生的新的關系。
彼時,當代藝術剛從80年代末的巨大震驚中醒來,開始以一種玩世潑皮的姿態(tài)堅持自己的觀點,而汪建偉卻莫名其妙地選擇了逃離。有人問他,“老汪,你說實話,這到底是想做什么?”他說,“種地啊!笔畮啄旰笏靡獾卣f,“我不但完成了自己的實驗作品,還有了100斤糧食的收益!我的成功就是把這種實驗在一個整體大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了!
知道可以做什么,比做成什么還重要
2000年的《屏風》中,汪建偉植入《韓熙載夜宴圖》的歷史文本,希望用“劇場”這種虛擬空間來展示窺視與被窺視之間的某種權力關系,“1000年前一個皇帝讓一個藝術家去窺探他人,1000年后,在我周圍經(jīng)常會有一個領導讓人去窺探別人,這個情況現(xiàn)在還存在。在這1000年的整個過程中,我相信藝術家和社會的關系永遠是不協(xié)調的!
那年,他還在柏林創(chuàng)作了《隱蔽的墻》,邀請兩百多位德國志愿者共唱《國際歌》,“這個作品的設計就是在展覽的大廳攔一堵墻,一邊一個開幕式,雙方共同開始,分秒不差,然后兩邊的開幕式同時用投影儀實況并置在這堵墻上。實際上還是延續(xù)‘劇場’的概念,哪些是公開的,哪些是遮擋的?”
今年的作品《黃燈》中,“墻”的概念再次出現(xiàn)。在第一章《用贗品等待》中,汪建偉設了4堵視頻墻。“1.9米的高度是我反復試驗出來的。曖昧的是,你不知道有沒有危險。當影像投射在上面時,1.6米的人穿過它也會自動低下頭。什么是最危險的?就是‘黃燈’的風險地帶,它不告訴你哪個地方有危險存在,這可能是我們現(xiàn)在身處的這個社會真實的狀態(tài)!
第二章《“我們知道我們在做什么……”》的標題源于《圣經(jīng)》,“因為我記得那個場面是當耶穌被吊在十字架上時,他請上帝寬恕他們,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在做什么。但我覺得今天變過來了,他仍被吊在那兒,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們在干什么!
展覽中,24塊籃板窩成的“邊沁之圓”頗受注目,無論觀眾站哪兒,都有種被圍觀的感覺,汪建偉借此引入邊沁“圓形監(jiān)獄”的概念,(英國哲學家邊沁用28年時間設計的全景式監(jiān)獄,一個監(jiān)視者就可以監(jiān)視所有犯人,犯人無法確定他們是否被監(jiān)視,在心理上形成“自我監(jiān)禁”)展覽期間,他寫下這么一條微博――“知道也許就是監(jiān)禁!
除了24塊籃板構成的“斗獸場”,還有供觀眾參與微調的1000個籃球:“我大量地把體育作為一個符號拉進日常生活,是因為我們覺得體育是非常合法的理由,對我們進行一種‘更高’、‘更快’的身體規(guī)劃……我們常說體育無政治,其實最大的政治就是體育!
第三章《內(nèi)戰(zhàn)》由1949年后到改革開放前的舊家具搭建而成!斑@些家具和中國自己的傳統(tǒng)制造工藝沒有任何關系,和西方設計、現(xiàn)代化工業(yè)生產(chǎn)也沒關系。當時周總理有句話:節(jié)約、適用,在可能的條件下注重美觀。實際上這是上世紀60年代國際工業(yè)設計很重要的一個極簡主義的綱領,在中國它恰恰是在政治背景下產(chǎn)生的!2008年,汪建偉曾用這批家具完成大型裝置《隔離》:用四百多個舊柜子搭建了一個第三國際紀念碑式的“塔特林塔”,這是上世紀20年代共產(chǎn)國際挑戰(zhàn)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的一個理想模型,其建造的高度要超過資本主義的象征艾菲爾鐵塔,之后因造價問題未建,永遠保持在模型狀態(tài)。
闡述和追憶中,汪建偉常強調兩個詞――“懷疑”和“選擇”,這與他早年插隊、當兵的經(jīng)歷不無相關。“77年恢復高考,78年最后一批下鄉(xiāng),我就是。當時不知道人生是什么狀態(tài),讀到王小波的《黃金時代》,他說看到太陽落山,突然有種感覺叫寂寞,打稻時節(jié)只能坐房檐下等雨停,沒有電視沒有報紙。他讓我突然明白了這種感受,于是就開始畫畫,今天看來那就是抵抗無聊。當時沒得選擇,回城當工人或去一個你完全不知道的地方當兵,我就去部隊了,讓我畫了6年的軍事地圖,甚至半夜里把你拉到一個地方讓你畫作戰(zhàn)圖,根據(jù)準確度來評定你的表現(xiàn)……這些經(jīng)歷都是沒得選擇的。離開部隊后,最大的改變就是可以讀書,我能選擇讀什么書了,當時還去圖書館偷偷把畫冊帶回家,臨摹了大量塞尚的作品,才知道那是擁有選擇的快樂,F(xiàn)在,當我知道明天可以選擇做什么時,這個甚至比做成什么還重要!
汪建偉概括道,“我曾經(jīng)每天面臨各式各樣的權力,這留給我的遺產(chǎn),就是一種骨子里最深的反秩序的東西,對一致性的天然的免疫力!
。ǜ兄x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于曉芹協(xié)助聯(lián)絡,實習記者王楊卡佳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熱詞搜索:不告訴你 危險 汪建偉 汪建偉 不告訴你哪兒有危險 告訴你開貨車有多危險 告訴b2開貨車有多危險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