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王,F(xiàn)象為視角淺析消費者之概念
發(fā)布時間:2018-06-23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摘 要:“王海打假”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現(xiàn)象,有人稱他為“打假英雄”,認為他的行為實為文明之舉,他以消費者和社會整體利益為義,其打假行為有助于職業(yè)道德的建設和社會風氣的凈化,提高經(jīng)營者的消費者意識。也有人說,王海是刁民,其知假買假的行為是一種不道德的、不正當?shù)男袨椤M鹾,F(xiàn)象的爭議實質(zhì)在于,當消費者知道其將購買的商品是假貨而仍然決定購買,并且其購買的目的在于以假貨為據(jù)進行索賠時,他是否還是消費者。對此本文將深入分析消費者的概念。
關鍵詞:知假買假;消費者權益保護;消費者;法律解釋方法
一、問題的提出
王海是否能被認為是消費者來進行索賠的關鍵,在于對王海的行為是否能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法”)第五十五條的懲罰性三倍賠償規(guī)定,即王海知假買假的職業(yè)打假行為是否能夠受到消法的保護。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條: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本法未作規(guī)定的,受其他有關法律、法規(guī)保護。王海在本案中是否受消法保護,關鍵在于判斷王海是否為上述條款所稱的“為生活消費需要”的“消費者”。
二、法的解釋及要素分析
根據(jù)法的要素來分析,該法是消法法律規(guī)范中的法律規(guī)則;“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為本規(guī)則的行為模式要素,“其權益受本法保護”為本規(guī)則的行為后果要素。就該行為模式的三要素而言,行為主體要素以及行為內(nèi)容要素已經(jīng)明確,而行為目的要素“為生活消費需要”尚不明確需,因此需要解釋該目的要素才能明確王海是否能作為消費者而受消法保護。
根據(jù)法的解釋順序及法定方法,首先應對“為生活消費需要”進行文義解釋。“為生活消費需要”是以購買的目的動機為標準,而這種目的動機的判斷應以一般人的生活經(jīng)驗即經(jīng)驗法則進行判斷。一般人購買商品一般為自用,而本案中王海購買商品是為了進行索賠;此外,一般人購買商品的數(shù)量一般為能滿足自己使用,數(shù)量不會太大,而王海購買的商品數(shù)量基數(shù)都較大;因此,根據(jù)文義解釋,王海的行為違背了一般人的生活經(jīng)驗,不滿足消法第二條法律規(guī)則行為模式中“為生活消費需要”的要素,不能認定為消法中的消費者,從而不能受到消法第五十五條懲罰性賠償規(guī)定的保護。若根據(jù)該解釋方法,在案件審理中須對購買人購買動機進行證明,這種主觀證明在審理中證明難度大,無法作為事實主要認定依據(jù)。雖然該購買動機能在購買數(shù)量中得到部分體現(xiàn),但就此作為認定案件依據(jù)剝奪當事人消費者身份,會導致日常生活中因多買了幾件商品的人被認定為不是“為生活消費需要”,這會使無辜的人受不利影響,被剝奪懲罰性賠償請求權。因此,以文義解釋方法作為消法第二條認定消費者行為目的要素的解釋方法存在不合理之處。
其次,對“為生活消費需要”進行體系解釋解釋。拋開對“為生活消費需要”要素本身,體系解釋雖然具有較強邏輯性,但考慮到消法作為經(jīng)濟法,其本身是國家干預市場失靈的法律依據(jù)而非法律工具,因此體系解釋首先應符合消法在市場經(jīng)濟中作用,不應依靠本身較強的邏輯而限制了市場的發(fā)展。此外,體系解釋依賴的邏輯基礎為整部法律乃至法律體系,考慮到法的局限性,法只是對既有事實的總結,并不能很好的預測和規(guī)范未來的社會生活。因此,若法律或法律體系本身存在問題,體系解釋不可避免就會存在問題,導致解釋“為生活消費需要”要素不可避免會存在局限,故該解釋方法不能作為本案解釋方法。
三、總結
因此,判斷王海是否為消法第二條所述的消費者,是否因此受到消法第五十五條懲罰性賠償規(guī)定保護,需要正確理解消法第二條規(guī)則中的行為模式,即合理解釋界定行為模式中“為生活消費需要”的目的要素。目的解釋是以法律規(guī)范目的為依據(jù)來闡釋法律疑義的一種解釋方法,從立法目的來解釋,消法的立法目的是為打擊市場劣質(zhì)產(chǎn)品,維護消費者權益,知假買假者只要購買商品后不再將其轉(zhuǎn)售或投入生產(chǎn),那么其就不是經(jīng)營者,其購買行為就屬于“為生活消費需要”。此外,若否認知假買假者是為“為生活消費需要”的消費者,實際上是縮小了消費者的范圍,消法第五十五條的使用就會減少,不利于打擊市場劣質(zhì)產(chǎn)品,更不利于維護消費者權益,這是于消法本意相悖的。故認為王海知假買假符合消法中的消費者定義,其依據(jù)消法第五十五條的請求懲罰性賠償是符合要求的。
參考文獻
[1] 沈幼倫,黃偉豐.也談知假買假索賠的“王,F(xiàn)象”[J].法學,2002,(8):31-32.
[2] 何晶,陳玉江.消費者概念的科學界定及其現(xiàn)實意義[J].江蘇商論,2008,(2):21-23.
[3] 尤文冬.我國“消費者”范圍界定的區(qū)域法律比較[D].南京師范大學,2017.
[4] 孫穎.消費者保護法律體系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
[5] 張鳳仙.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消費者概念的界定[J].法制與社會,2011,(20):180-181,204.
[6] 張嚴方.消費者保護法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
[7] 褚瑋海.論我國《消法》懲罰性賠償?shù)闹贫热毕荩捍_定性——從王海知假買假案談起[J].現(xiàn)代商業(yè),2007,(30):280,281.
[8] 馬巖松.淺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消費者定義的界定[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8,(9):83-84.
[9] 張曉輝.從擴大消費者范圍論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D].湘潭大學,2008.
[10] 媒體人 柳五.打假公司可完全轉(zhuǎn)化為健康力量[N/OL].東莞日報.2012-12-17.http://kns.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DGRB20121217B024&DbName=CCND2012.
[11] 劉成.對消費者概念的法律解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6.
[12] 陳迎.知假買假與消費者權益保護——對“王,F(xiàn)象”的法律思考[J].北京市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9,(4):40-42,49.
[13] 宋征,胡明.從王海打假案看知假買假者是否消費者——法解釋學意義上的分析[J].當代法學,2003,(1):82-86,91.
作者簡介
楊昊明(1993.12-今),男,漢族,四川成都,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經(jīng)濟法
。ㄗ髡邌挝唬何髂县斀(jīng)大學法學院)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