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家訓:讀書、明理、謙遜
發(fā)布時間:2018-06-23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左宗棠出生于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湖南湘陰人,是晚清時期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并立的“四大中興之臣”。
左宗棠在家教上也令人稱道。左家家風嚴正,好學精神濃厚,秉承左宗棠“不為科舉功名讀書而為明理讀書”的家訓宗旨,自強自立,低調(diào)謙虛,子孫后代盡管沒有多少人出沒于官場仕途,卻在更廣闊的天地為國家民族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由于左宗棠長年在外,公務(wù)繁忙,家書便是他教育子女的基本方式。
求學切勿為功名
左宗棠不贊成子女單純?yōu)榱饲笕」γプx書應考,而強調(diào)以耕讀為本,他認為讀書的主要目的在于明理,學以致用。這是左宗棠從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中得出的經(jīng)驗教訓。
原來,左宗棠自小天資聰穎,智慧過人。從4歲開始,便在家中讀私立小學,6歲開始攻讀“四書”和“五經(jīng)”等儒家經(jīng)典,9歲學作八股文。15歲時他參加縣里的考試,名列第一。20歲這年,他到省里參加鄉(xiāng)試,考上了舉人。這時,擺在左宗棠面前的科舉大道似乎一片光明,他自己也是信心滿滿。
然而,此后的6年中,左宗棠3次赴京參加會試,卻都榜上無名,這可氣壞了心氣很高、才華橫溢的左宗棠。他從此不再參加科舉考試,“絕意仕進”,轉(zhuǎn)而尋找新的報國途徑。他刻苦鉆研學問,對于農(nóng)桑、政治、軍事、地理、歷史無不涉獵,無不精通。
機遇都是為有真本事的人準備的。就在左宗棠40歲那年,太平軍進攻長沙,眼看省城保不住了,左宗棠經(jīng)人推薦,進入湖南,在巡撫手下當參謀,出謀劃策,最終打敗了太平軍,深得領(lǐng)導的信任,后來竟然一步步坐到了高官顯位。所以他對兒子說:“我以乙科入閣,這在家世中是從來沒有的殊榮,在國家中也算是特例,這不是想得到就能得到的,子孫只要耕讀為業(yè),務(wù)本為懷,我心里就很安慰了!
你是塊當官的料,有那個才華,官位早晚會來找你;你不是當官的料,即便一天想到晚,也不一定能得到。
“只要讀書明理,講求做人,及經(jīng)世有用之學,便是好兒子,不在科名!币粋政府的高官,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囑自己的后代,不要追求仕途之道,要以做人、明理為本,只要所學是對國家有用的本事,就是好后人。這種眼光與肚量,實在難能可貴。
立志應當切實際
立志是歷代圣賢家訓的重要內(nèi)容,F(xiàn)在很多家長也經(jīng)常教導孩子從小要立志、立大志。有的孩子將來想當科學家,有的想當明星,有的想當醫(yī)生,有的想拿諾貝爾獎。
這些好不好呢,無疑是很好的。但這樣的立志,往往太抽象只是泛泛而談,長大成人之后,大多付諸東流,不能兌現(xiàn)。而左宗棠要求子孫立志,卻很周詳而細致。
他讓子孫讀《小學》(《小學》是一本南宋時期由朱熹和劉清之編撰的書,主要教育孩子從小如何注重言行、立志做人等),十分強調(diào)要學會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切實踐行。他說:“《小學》一書,是圣賢教人做人的樣子。你們讀一句,就要知道里面的意思,就要照樣去做。古人說:‘事父母,事君上,事兄長,待昆弟、朋友、夫婦之道,以及灑掃、應對、進退、吃飯、穿衣,均有現(xiàn)成的好榜樣!诶镒x著這一句,心里就要想著這一句,看看自己能夠照樣做到做不到?如果像古人那樣做到了,就是個好人。如果做不到,就不好,就要改,這才是會讀書,將來才能成為一個好子弟!
他還要求子孫:“一字求一字下落,一句求一句道理,一事求一事原委!彼J為,讀書貴在有恒,不必貪多,要量力而行。他以自己的經(jīng)歷告誡后人,一定要珍惜光陰,人這一輩子適合讀書的時間其實很短暫。他說:“人生讀書,得力的只有數(shù)年。十六歲以前,知識未開,二十五六歲以后,人事漸雜,此數(shù)年中放過則無成矣!币馑际,十五六歲之前,還不懂得讀書的好處,容易虛度光陰;到了二十五六歲之后,事情就漸漸多了起來,又得求職就業(yè),又得結(jié)婚生子,又得攢錢買房……歲月如梭,韶華易老,青春的小鳥一去再不復返。這幾年如果不抓緊,荒廢了,知識的基礎(chǔ)打不牢,這一輩子就不會有什么大的作為了。
左宗棠要求子孫:“勤苦則奢淫之念不禁自無,力學則游惰之念不禁自無,而學業(yè)人品乃可與寒素相等矣!辈灰猩莩薨惨莸哪铑^,而要勤學苦練;不要有游手好閑的念頭,而要努力上進,這樣一來,學業(yè)人品才能與平民子弟一樣。所以,他的子孫后代都能夠做到自立自強,不以權(quán)勢混世,而憑真本事吃飯。
做人要低調(diào)謙遜
左宗棠一生清正廉潔。他戎馬一生,剛正不阿,克己奉公,雖享受高官厚祿,但死后沒有任何家產(chǎn)。他為官三十余載,歷任巡撫、總督和欽差大臣等要職,手握重權(quán),要想發(fā)財簡直易如反掌。然而左宗棠一生沒有貪污一個銅板,也沒有收受一個銅板。就連慈禧太后都為他打保票,專門下達口諭:大清國三十年不準參奏左宗棠!
那么,左宗棠掙的錢去了哪里呢?都救濟國家和急需之人了。
同治八年(1869年),湖南大災,左宗棠捐銀一萬兩;光緒三年(1877年),西北大旱,左宗棠捐銀一萬三千兩;創(chuàng)辦福州船政局時,因經(jīng)費吃緊,他將六萬兩俸祿傾囊而出,用于公用;蘭州的黃河鐵橋,已經(jīng)通行一百余年,但鮮為人知的是,建這座大橋花費的三十八萬兩銀子,是來自左宗棠的個人積蓄。他的部下劉典病死軍中,左宗棠痛悼不已,從自己的廉俸中拿出六千兩銀子,為其治喪并安頓其家人。相反,他給家里的錢卻很少,僅能維持日常開支。
左宗棠告誡兒子們:“我廉金不以肥家,有余輒隨手散去,爾輩宜早自為謀!眹野l(fā)給我的錢,不是為了自己家里富裕。有了多余的錢,都隨手花出去了。你們這些子孫不要有什么盼望,趁早自己想辦法。在“千里做官只為財”的專制社會,左宗棠竟然沒有受到絲毫腐蝕。反觀當今,有多少父母,家境本已十分優(yōu)裕,子女已有良宅美差,舒適而且幸福,可他們還是覺得不滿足,還要利用黨和人民給予的權(quán)力為自己謀私利,為子女集錢財,收受賄賂,最后東窗事發(fā),淪為階下囚。哪里有左宗棠的遠見卓識!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
左宗棠的表率作用,對子女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在清末亂世,左家出了不少治國能臣,后代更是教授、良醫(yī)和科學家等人才輩出。他的精神財富與清白家風,至今一直潤澤著左氏家族和他的故鄉(xiāng)。
。ㄕ浴蹲D阈腋!ぷ罴议L》)(責編 懸塔塔)
熱點文章閱讀